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三模(新高考针对性训练)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目前,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断局。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要特别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王蔚《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所谓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能够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尽管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文化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推动。
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不公,其根结在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但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首先,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消费终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再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社会服务功能。
要关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的冲突和隔阂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增强农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与融入,最终促成城乡文化共融发展。首先,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这需要遵循发展规律,确立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为乡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提供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其次,要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选择一定范围建立体现特色农业的城市农业发展区,让城市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创新和再包装,并扩大在城市的宣传推介,增强城市市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以此来获得市民的认同感。再次,要加大乡土文化记忆的重构,特别是要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记忆的复原和重构作为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流平台,通过对地方性文化的再次弘扬,使其与现代文化交融发展。
(刘艳云《以文化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B、坚持正确导向就是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C、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体现了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折射出教育不公的问题。 D、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作用,构建适合的社会组织体系,才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党和政府在前进方向、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方面引领与规划。 B、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需要在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做出努力。 C、文化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为文化不公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困难。 D、解决城乡文化的冲突隔阂问题,需要适合的理念、文化符号,加大乡土文化记忆重构。(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上海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举办市民文化节。 B、宜春上高南港镇建设紫薇文化产业园,发展“紫薇经济”,走融合发展路。 C、桐城阅读空间运用大数据实现阅读点服务效能数据化、实时化、可评价。 D、大同鼓楼街的《游龙戏凤》沉浸式古装剧演绎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围观。(4)、两则材料都提到公共文化服务,但是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分析安庆市是如何推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2022年安庆市文化馆、教研室联合创排黄梅戏校园课间操,自2022年5月以来,已对60余名体育、音乐教师进行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师资培训,其后在全市55所学校实行试点推广并举行那市级展演。同时,组织黄梅戏广场舞展演,累计完成基层展演62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加林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身体沉重得像受了重伤一般。他靠在铺盖卷上,眼睛茫然的望着对面墙,开口说:“我的书教不成了……”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大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
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掉成了两瓣。
他父亲急的用瘦手摸着赤脚片,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对于高玉德老两口子来说,今晚上这不幸的消息就像谁在他们的头上敲了一棍。他们首先心疼自己的独生子:他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嫩皮嫩肉的,往后漫长的艰苦劳动怎能熬下去呀!再说,加林这几年教书,挣的全劳力工分,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并不紧巴。要是儿子不教书了,又急忙不习惯劳动,他们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们老两口都老了,再不像往年,只靠四只手在地里刨挖,也能供养儿子上学“求功名”。想到所有这些可怕的后果,他们又难受,又恐慌。加林他妈在无声地啜泣;他爸虽然没哭,但看起来比哭还难受。老汉手把赤脚片摸了半天,开始自言自语叫起苦来:
“明楼啊,你精过分了!你强过分了!仗你当个大队书记,什么不讲理的事你都敢做嘛!我加林好好地教了三年书,你三星今年才高中毕业嘛!你怎好意思整造我的娃娃哩?你不要理了,连脸也不要了?明楼!你做这事伤天理哩!”
高玉德老汉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两行浑浊的老泪在皱纹脸上淌下来,流进了下巴上那一撮白胡子中间。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
他妈也过来扯着他的另一条光胳膊,也央告他说:“你爸说得对对的!高明楼心眼子不对,你告他,咱这家人往后就没活路了……”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 , 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二老的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拦石上,沉重地低下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他妈见他平息下来,转到后面锅台上给他做饭去了。他父亲摸索着装起一锅烟,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他吸了一口烟,弯腰弓背地转到儿面前,思思谋谋地说:“咱千万不敢告人家。可是,就这样还不行……是的,就这样不行!”他决断地喊叫说。
高加林抬起头来,认真地听父亲另外还有什么惩罚高明楼的高见。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
“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
(节选自路遥《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注]民办教师: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既体现出父母对儿子的心疼,又表现出对以后家庭生活的担忧。 B、文中画横线处“浑身硬得像一截树桩”写出了高加林被人顶替之后内心的愤怒与无奈。 C、“老谋深算”“饱经世故”等词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与后文高玉德的“高见”形成反差。 D、高加林被辞退后,父母与他态度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思想差异。(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内心独白与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叙事紧凑集中,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悬念迭出,一波三折。 B、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交替运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小说多次使用细节描写,如高玉德“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瘦手摸着赤脚片”,起到了“小细节大印象”的作用。 D、作者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着力描写高加林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悲剧人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3)、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特别注意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状态协调一致,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中说:“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矛盾性。”请结合文本分析高玉德与高加林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二年冬,成汉主李势不恤国事,加以饥馑 , 四境之内,遂至萧条。晋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将佐皆以为不可。江夏相袁乔劝之曰:“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①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温从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埼渡向犍为。三月,温至彭模。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羸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 坚众自溃。势悉众出战于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 , 寻舆榇②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十余人于健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注]①胡、蜀:此指东晋十六国时期存在的后赵、成汉两个割据政权。②榇:棺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 B、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 C、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 D、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饥馑”,指饥荒,荒年,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凶年免于死亡”的“凶年”意思相同。 B、“不修战备”的“修”,意为修理、整治,与《离骚》中“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意思不同。 C、“赍三日粮”的“赍”,意为携带,与《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的“赍”意思不同。 D、“引汉司空谯献之”的“引”,意为推荐,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温欲伐蜀,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而袁乔则力劝桓温攻蜀,提议轻军速进,待敌方发现时已经通过了其赖以为守的天险,得以成功。 B、桓温的军队到达青衣后,李势派李福和昝坚等率军从山阳奔赴合水抵御桓温,将领们都想在江的南岸设伏来对付东晋大军,昝坚不同意。 C、桓温留孙盛、周楚留守彭模,亲自率领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人率领的老弱残兵经奋战仍不敌李福而败逃。 D、李势带着成都城中所有的守军与桓温在管桥决战。晋军初战不利,官兵们产生退缩情绪,袁乔趁晋军鼓吏的失误督率士卒力战,扭转了战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
②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5)、面对后赵与成汉两个外患,袁乔为什么提议首先讨伐成汉?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①汩:搅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C、人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 D、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2)、《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即从职责上将教师界定为“”,与后文童子之师“”的职责形成对比。(2)、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我们在校园里听雨赏花时,会联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3)、梦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情,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跨时代现实题材剧《胡同》热播引发热议。①剧作落脚于一个四合院中的充满亲情护佑的几家人相互之间的情谊为日常对象,可以堪称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予以高度肯定,[甲]称其“以小见大,尺幅千里。”
②《胡同》以三段式的巧妙结构串联起祖孙三代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与发展、奉献青春与热血的故事。该剧分为三个时代篇章,选取三个代表性的年代,讲述了一家三代三位女性从居委会的开创、发展到发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的故事。
演员排兵布阵上的[乙]别出心裁成为《胡同》一大创新。人气明星自带流量,表演生动有活力,为新剧赚足眼球。此外,《胡同》还吸引了吴刚等十余位演技派加盟,老戏骨们将剧中人物演得[丙]惟妙惟肖。《胡同》以京腔京韵书写生活烟火,“胡同串子”“得嘞”“您受累了”,这些话听来京味十足。[丁]抖空竹的,拉洋片儿的 , 变戏法的等等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剖面,尽展瑰丽多姿的文化传承和蓬勃生命力。
(1)、对文中画横线处的判断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句末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外。 B、[乙]处成语“别出心裁”使用正确。 C、[丙]处成语使用有误,应改为“栩栩如生”。 D、[丁]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句中的逗号改为顿号。(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①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②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次吃完菠萝,嘴巴总觉得涩涩的,还有点疼,好像被针刺过一样。
菠萝之所以会扎嘴, ① 。当我们吃菠萝时,菠萝里富含的蛋白酶会分解掉口腔黏膜上的纤维蛋白,导致黏膜受损,使我们产生刺痛感。而草酸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的粉末,进入口腔后,也会刺破我们的口腔黏膜、舌头、咽喉等组织,造成损伤,产生扎嘴的感觉。
为了吃菠萝不扎嘴,人们使用盐水来泡菠萝,但这真的有用吗?菠萝中的草酸钙在盐水中会溶解,这一点确实会减少一些草酸钙针晶的含量。而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抑制,需受到温度、金属离子浓度等的影响, ② 。研究发现,盐会使得酶失去活性。但这里用到的盐一般指的是那些“金属的离子化合物”,比如含铅离子、汞离子等的重金属盐, ③ , 而我们用来泡菠萝的盐水,用的是食盐(NaCl),Na+1离子对于蛋白酶的活性抑制效果较其他金属离子明显较差。所以,如果用低浓度的盐水泡菠萝,并且泡的时间还比较短的话,是无法有效地使蛋白酶失去活性的。
(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水田沿河成带状排列。 B、等你发现时光是贼了,它早已偷走你的一切。 C、《一个消逝了的村庄》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冯至。 D、他说的是什么人呢?我禁不住要求他讲下去。(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重读路遥《人生》才发现,从头至尾,真正困住高加林的,不只是贫穷,还有由于自己的短视作出的一次次错误选择,最终造成人生悲剧。
材料二:路遇《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与高加林境遇相似。虽然他失去教职工作后也回到村里耕作生活,但是目光的长远使他最终选择离开封闭的农村,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