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五)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当时整个世界发展大趋势的结果。当时的西方列强主要想通过战争( )A、提升生产技术 B、推动世界进步 C、强化军队实力 D、扩大海外市场2. 《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3. 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可见,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内部斗争 C、体制的不均等性 D、战略上不断失误4. 在1858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A、沙俄武力比中国强大 B、这是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 C、这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 D、这里自古就是沙俄的领土5.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抵制中国的禁烟活动6.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7.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8. 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 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 200 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 800 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9. 观察下表,分析表中税率的变化与《南京条约》直接相关的内容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中英协定关税 B、割让香港岛 C、赔款2 100万银元 D、开放五口通商10. 1839年6月3日,他领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毒品销毁运动——“虎门销烟”,此举震惊中外,在世界禁毒史上树起第一座丰碑。他不仅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望。他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陈化成 D、曾国藩11.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尼布楚条约》12. 下列图片反映的研究主题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3. 北洋舰队曾是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海军舰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相关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14. “洋务派官员认为该运动对内可以剿发捻(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对外可以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看出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清政府统治 B、维护百姓利益 C、建立新型政治制度 D、增强经济实力15. “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够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则大都推诿敷衍,甚至根本不予理睬。”材料说明百日维新( )A、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B、得到官员认真执行 C、受到百姓大力拥护 D、遭到帝国主义打击16. 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 B、中国人民屈辱史 C、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7. “1905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日本东京”与这组关键词直接关联的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18.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19. 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 拋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20.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21.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C、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 D、“文学革命”影响扩大2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其中“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抗日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人民解放战争23.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24. 下表所示,材料体现这场运动具有(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A、彻底性 B、革命性 C、广泛性 D、进步性二、填空题
-
25. 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年,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签订。26.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7. 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填国农民运动的失败;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转移到了上海。
三、材料分析题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因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四: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航速
日军
12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
清军
12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
材料五: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材料一中恩格斯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在这里他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举出这一战争中涌现出的两位清军爱国将领。(2)、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列举19世纪40年代一典型史实说明美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树上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在此次“纠纷”中“获利”最大的是哪个国家?(4)、阅读材料四《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有何变化?(5)、材料五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中国的心脏插着八个国家的旗帜”与签订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从这一条约的哪项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上述材料给你带来哪些思考?29.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找寻伟人足迹】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二 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学史感悟】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图1、图2请你列举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任答三项)(2)、依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材料二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4)、从这段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5)、综合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对孙中山做出评价。30. 中国近代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材料一: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馒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斯塔夫里町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过去,中国有着一种与西方人感受到的非常类似的自豪感。由于这一原因,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尖锐的和不无害处的民族主义,可以视为一种报复,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唯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和赛小姐。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第213页
(1)、材料一图文反映哪一次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试分析“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2)、“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指哪一个世纪? “渴望付出双倍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在“这一个世纪中”有何表现?(3)、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和赛小姐”概况。(4)、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近代历程中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