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五)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开幕,我国多处稻作系统项目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列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 2.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和炎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2年4月5日上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2022年5月26日,在炎帝陵,隆重举行了“以诗为媒致敬炎帝”壬寅年全球华人华侨纪念炎帝诞辰炎帝陵祭祀典礼系列活动。这些祭祀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因为( )
    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C、黄帝和炎帝治理黄河水患的贡献较大 D、黄帝和炎帝都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
  • 3. 下列历史现象可能出现在部落联盟首领尧时期的是( )
    A、为争夺已经开发的地区,尧经常与其他部落发生惊心动魄的战争 B、洪水不再泛滥,人民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尧被部落联盟推举而当选为首领 D、一个人因触犯刑法而被抓进了监狱
  • 4. 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中国原始居民中最早懂得烧制彩陶技术的是( )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 5.  “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如图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五谷的国家 B、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C、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 D、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
  • 6.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黍的种植
  • 7. 如下表材料说明,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的最主要特点是( )

    A、错综复杂 B、分散杂居 C、扩张征服 D、多元一体
  • 8. 我国北方地区的先民以种植粟、黍为主,南方则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然而1934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调查河南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陶片上有稻谷压痕,经鉴定后证实该陶片上的稻谷压痕为栽培水稻的稻壳。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 )
    A、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作物类型 B、北粟南稻并非界限分明 C、南北地区农业种植相互交流 D、北方种植水稻早于南方
  • 9. 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图所示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列属于经济领域变革的是( )
    A、少数民族交往密切 B、铁器牛耕出现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称雄
  • 11.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 12.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商王____

    统治: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A、 B、盘庚 C、 D、厉王
  • 13. 《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下列工程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长城
  • 14.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反映的应该是( )

    A、商朝的建立 B、西周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东周的建立
  • 15.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会经历下列些事件( )

    ①周武王的军队与商纣王的军队在牧野展开激战 ②商军大败,商朝灭亡

    ③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④周武王在商朝倒戈军队的引领下,攻入商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6.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
  • 17.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 18. 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 19.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王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张骞通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 两汉时期,为“人类的文化传播、思想文化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至今也不可缺少的信息贮存和传递手段”的科技发明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 21. 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 22.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李斯曰:“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趋势是( )
    A、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 B、国家逐渐走向分裂 C、分封制逐渐取代禅让制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 23. 西楚霸王项羽是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 24.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朝“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
    A、秦朝赋税以及徭役沉重 B、秦始皇对百姓冷酷无情 C、秦统一后国库收入增加 D、秦朝大力推行统一措施
  • 25.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中央集权 B、统一货币 C、开凿灵渠 D、修筑长城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一: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材料二: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材料三: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 材料研读,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分析炎帝的发明及意义。 
    (3)、 结合材料,说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推举首领的制度叫什么?
    (4)、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可信吗?有哪些依据?说出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先秦文献,自夏启始,废禅让,家天下。以后的中国历史就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央王朝展开了……为了区分前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和王朝时代“对仗”的说法——“古国时代”……以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为代表的时段,即公元前 3000-前23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之称为古国时代的早期阶段。 

    ——《“古国时代”》

    材料二长江中游地区的商代青铜文化深受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同时又发展演变出独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整体上与中原地区有所差异,其内部之间也互有异同。 

    ——《长江中游地区商代青铜文化研究》

    材料三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古国时代”指哪一王朝之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我们目前了解“良渚的大规模社会整合”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商代青铜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代青铜器代表一例。
    (3)、 根据材料三,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综上所述,归纳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的演变 

     

    材料二: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祭器也是一种礼器)。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它的美丽与精致都是狞厉的、恐怖的,它暗示着战争的酷烈、权力的慑人,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摘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三: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成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中国不会分裂,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书写演变的趋势。
    (2)、 根据材料二,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字的价值。
    (4)、 综合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 29.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衰】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 30. 某校七年级(3)班学生围绕秦国(朝)历史进行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大秦的崛起】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秦朝的统一】

    材料二:

    【帝国的灭亡】

    材料三: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胜)。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说的是秦国历史上哪一重要改革?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项措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是秦朝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4)、综合上述探究及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