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楚国的先君鬻熊,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了“子”的封号,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桓王不许,熊通闻之,怒曰:“吾先人熊鬻,有辅导二王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而王不加位,是无赏也;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由此可知( )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 B、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 C、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受到挑战2. 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道”。道制是秦汉政府适应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风俗的一种制度,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道制(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B、防止了少数民族的起义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制度和文化的延续 D、推动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形成3. 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4. 雍正时,随着部分大学士入值军机处,大学士出现了外中堂之分。内中堂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要务,外中堂的主要任务则是管理原先内阁日常事务。这种分工( )A、提升了中枢机构运行效率 B、加强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 C、弱化了封建君主专制集权 D、消除了君臣间的权力斗争5. 公元前227年始,罗马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税和处理案件。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材料旨在说明( )A、罗马帝国注重监督体制完善 B、罗马共和国注重法制建设 C、行省总督拥有税收和司法权 D、罗马注重分权与制衡发展6. 1931年苏区苏维埃选举时规定,农民居民30人选一代表,工人居民13人选一代表,其他阶级代表名额极少或无而1940年陕甘宁边区选举则不分阶级阶层,一律公平对待。这一变化体现了( )A、 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反国民党力量的壮大 D、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7. 下表是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该举措( )
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部分)一览表
机关与官员
执掌与任用
地方官
路府
府
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
掌府事
州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
掌州事
县
州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州一员
掌州事
县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尹一员
掌县事
注:达鲁花赤是蒙语,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且规定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
A、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D、效仿于辽朝南北面官制度8. 1978年前,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等私法观念被贬入资产阶级的“死牢”。改革开放以来,民法的私法属性,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获得了重新的评价甚至弘扬。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法制观念提高 B、西方法律思想影响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9. 雅典城邦市政广场的母亲神圣殿同时也是公共档案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会议的决议都存放于此。露天剧场又并非只是观看戏剧的娱乐场所,也常用作政治活动的空间。这种建筑设计意图在于( )A、宣扬神权至上的观念 B、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 C、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 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10. 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 )A、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B、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C、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 D、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11. 宣统二年起,清廷仿效西方国家制定预决算的新型财政体制,开始编制全国预决算案。在实际运作中预算案成立后,各省督抚视度支部形同虚设,“纷纷请变异”,最后不得不取折衷方案,各官公费,“暂照部定数目办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控制力削弱 B、西方模式不适用于中国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小农经济根深蒂固12. 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局面的出现( )A、反映了民主思潮的传播 B、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转型 C、增强了民众的参政热情 D、遏制了封建势力的膨胀13.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康格认为:戊戌政变后清政府的有些改革仍会得到保留和延续,因为,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皇太后和她的极端保守的顾问们某种程度也被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唤醒”。由此可知,康格的这一判断( )A、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B、加强了对中国改革的干预 C、基于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 D、预见了清末新政的可能性14.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15.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 )A、 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16.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17.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逾160万
1912
82272
2933387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18.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 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 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19. 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员上长期推行“保任”制,即任人者要对被任者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被任者任职后的功过优劣,任人者要与之同其赏罚。这说明中国古代( )A、建立了完善的选官制度 B、法律惩罚制度异常严酷 C、注重加强对官员的管理 D、官员职责缺乏明确分工20. 18世纪末英国的执政党一上台便利用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培植政治小集团,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和品格。“政党分赃”造成英国政治混乱。这反映当时英国( )A、封建势力仍根深蒂固 B、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 D、国家权力被贵族控制21.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 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22.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23. 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和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表明( )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 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 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24. 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一方式的主要意图在于( )A、建立近现代文官制度 B、保持施政的连续稳定 C、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 D、保证人事制度公正性25.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二、材料解析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周恩来1937年7月4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郑重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即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实行民主政治,并取消原有的苏区建制,接受国民党的改编。……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坚持民主建政的共产党人本着开明、民主、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努力地将党外人士团结到一起,为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救亡献计献策。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材料三 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欧阳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建立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和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 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 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 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一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一1948 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摘编自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