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有多条主干道路,呈现出多网格式都邑布局,形成作坊、宫殿、祭祀等独立的功能分区,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井然有序、严谨明显的社会结构。这说明二里头( )
    A、具备国家形态特征 B、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C、交通系统发展迅速 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 2. 元代的商品税一般为三十分之一税收,有时比这还低,有的地方如大都还多年“置而不征”。政府鼓励大量的粮、棉、麻、丝、茶投放到市场,从而获取巨额税收,仅天历年间(1328-1330年)的商业税收就达七千六百万余贯。由此可知,元代( )
    A、实行商业立国政策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C、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D、商税是政府主要财政收入
  • 3.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没收地主的土地,但对地主同样分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新人。这一规定( )
    A、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确立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 4.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的外交关系发展情况。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时间1950年1964年1972年1975年
    外交事件与民主德国建交与联邦德国开始官方接触与联邦德国建交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访华
    A、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外交决策 B、重返联合国推动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C、中国外交政策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中国外交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影响
  • 5. 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从流动逐渐转向定居的过程。而定居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语言交流的增加,从而促使文字产生。同时,定居点的扩大也必然会促使城市、国家以及青铜器等的产生。由此可推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的不断发展 B、早期国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冶炼技术的进步
  • 6.  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了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自17世纪开始,荷兰垄断了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直到18世纪中叶这一局面才被法国和英国打破。这折射出( )
    A、传统航路开始走向衰落 B、欧洲国家实力的变迁 C、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 D、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 7. 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大兴职业教育,创办了大批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实科学校、专科学校主要接收有初等学校教育水平但不能顺利升学的学生。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专为社会底层儿童开设。这一现象( )
    A、凸显德国教育的公益性 B、说明德国教育开始世俗化 C、迎合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展现了德国基础教育成就
  • 8. 下表所示为19世纪后半期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些口号。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国家领导者口号
    埃及祖国党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苏丹马赫迪建立人人平等的制度
    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二世保卫国家,人人出力
    A、植根于民族意识的萌发 B、得到了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C、建立了反殖民统一战线 D、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
  • 9. 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该学者意在说明雅尔塔体系( )
    A、凸显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破坏了国际秩序稳定 C、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成为美苏交恶的根源
  • 10. 自1965年以来,美国内部的反对侵略越南运动不断加剧,到1966年有千百万美国民众参加了反战运动。1967年10月21日,美国当局阻止民众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反战请愿活动,使得此次人民反战和平集会变成了一场暴力冲突(图1所示为当时的场景画面)。这次反战运动( )

    A、受到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影响 B、根源于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 C、反映了美国社会矛盾的加深 D、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全面危机
  • 11.  2022年8月,中国宣布免除非洲17国截至2021年年底对华到期23笔无息贷款债务。中国将继续通过融资、投资、援助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非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持续扩大自非洲的进口。材料体现出( )
    A、中国外交优先方向发生变化 B、中非经济进入共同发展的阶段 C、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 D、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 12. 明代内阁接到奏章后,先用小票写出初步答批意见,即所谓的“票拟”,以供皇帝参考,再交皇帝用朱笔批答,即“批红”。明代的批红实际上多是由司礼监太监负责的。这反映了明代( )
    A、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C、宰相权力逐渐减弱 D、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 13.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整理的中世纪西欧国王与贵族的契约内容。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序号契约内容
    1国王只能是责族中的一员,只是受到贵族们的拥戴才成为国王
     
    2国王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同某些形式的贵族会议共掌权力
    3国王行使权力只限于王室直辖领地,在这些范围之外,每个封建领主就是他自己领地内的“政府首脑”
    4国王和他的主要臣属、附庸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一种对等的契约关系
    A、贵族权力威胁国王权力 B、封君封臣制的逐渐瓦解 C、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D、契约关系受到制度保障
  • 14.  1912年,中国出现了300多个各种大小政党团体。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这使得当时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蔚然成风。这表明当时( )
    A、政党政治呈现活跃局面 B、民主思想开始得到传播 C、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D、普通民众参政意识强烈
  • 15. 宋代涉及官员晋升的环节包括考课、磨勘、改官、荐举、叙迁、差遣及除授等。而每项规制又有相应的一套流程,如考课的内容包括履历出身、业绩、过失、请假等事项,以及所在机构长官批写的评语意见等。这说明宋代( )
    A、官员管理制度较为严密 B、官员升迁须经基层历练 C、官员职务晋升机会不多 D、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 16.  1853年和1855年,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两个法案,规定公务员在录用之前必须经过考试,但收效甚微。1856年,国会授权总统制定考试选拔领事官的规则,自此关于考试选拔的规则由总统负责制定。1871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文官改革委员会,并成为政府的独立机关。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权力呈现下降趋势 B、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C、总统决定国家政策方针 D、不断探索官员选拔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儒们秉持先秦儒家追求统一的观念,把大一统当作政治理想的首要大事,董仲舒明确提出,“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大一统观念的指导下,儒家认为无论是居于中央的“华夏”,还是分居四边的“夷狄”,都是汉朝天予统治下的臣民。汉代在管理四夷的机构上承袭了秦代,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但是设官更加具体,职权更加明晰。在中央机构中,汉朝继承了秦的典客制度,典客的名称在景帝中元六年(前114年)被更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把“大行令”改称为“大鸿胪”。汉代对秦朝管理四夷的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所进行的改革,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四夷交往频繁的现状,也表明了汉武帝对四夷的有效统治。

    ——摘编自林先建《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推动了胡汉交往交融,承袭而立的李唐皇室本身也带有鲜卑血统。唐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华夷一体”开明民族观,认为夷狄亦人耳。少数民族也因此将太宗尊称为“天可汗”。唐玄宗时延续了这种包容思想,秉持“中外无隔,夷夏混齐”的态度,以宽广的胸怀纳戎延狄,释放吐蕃俘虏,摒弃民族偏见,以至诚之心安抚四夷。在这种民族观的渗透下,唐代统治者针对少数民族实施了更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设置民族机构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民族政策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唐民族政策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以来,内地汉民族大规模移民实边,导致云南人口增长迅猛,对棉花、棉布、棉纱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民间资本借此大量涌入云南,进而催生众多商帮从事棉花、珠宝、玉石、生丝、茶叶的贩运。至晚清时期,活跃于云南大理市场的商帮、商人、商贩把外国来的洋货贩卖至内地,而且还收集、出售土货。各路商帮还把英、法等国需要的黄金、白银、黄丝、大锡、鸽、石磺等工业原料及山货药材、土特产品等主要运往缅甸、印度等地,尤其是腾冲商帮,其以贩运洋货、提供原料为主要业务,年出口黄丝迭30万斤。但英国于1886年把缅甸变为其殖民地以后,原来互通有无的商道,成为英国向西南地区倾销商品的通道。原来滇盐入缅,现在是缅盐反倾销于云南,输入云南的棉织品大量增加,输缅的中国土特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主要对外商道被封锁,这反而给云南贸易带来了机遇,滇西成为进口棉花、棉纱转运的枢纽,进口棉纱、棉花量竞大幅度增加,出口生丝量竟亦有增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川滇桂各省商家鉴于海上运输棉纱的困难局面,乃转向缅甸,经云南陆路转运。云南腾越海关货检棉纱由1938年的18 924担猛增至41 022担,棉花由12 472担增至15 750担。进口货检总值由上年的国币200万元增至380万元。

    ——摘编自吴臣辉、周伦《试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商贸经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材料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实质是原有民族国家开始将更多的“政治权力”相互让渡,依旧保留下来的主要是“文化权力’’。这显示出欧洲民族国家的功能在逐步弱化,逐渐向一个新共同体中的经济文化单位转化。欧洲各国将维护本区域内独特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社会发展等一般性的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功能弱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永远都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你是否赞成上述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正确、合理,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