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最适当的标题是( )                                 

    标题:____

    第一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三节  土地改革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 3. 如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 )
    A、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
  • 5. 时代楷模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值得人们学习、尊敬、传颂的人物。如图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B、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6.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 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7.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擘画宏伟蓝图(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8. 2022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 9. 史明州同学准备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他可以参阅的资料是( )
    A、互联网上关于青蒿素研究的论文资料 B、图书馆收藏的焦裕禄人物传记 C、《人民日报》关于“辽宁舰”的报道 D、博物馆“服饰文化展”的图片
  • 10.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 )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 12.  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国防力量的壮大 B、教育事业的繁荣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民族关系的和睦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图A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年, “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①是;图B中的原子弹爆炸于图C中的“两弹元勋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不幸逝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并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建设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摘编自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1)、材料一的表格所示理论属于哪一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 

    ②材料三中的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的回归?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MACAU”是哪儿?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 15.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众志成城,45年砥砺奋进,45年春分花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二:我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使本来应该生机盖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深化推进改革】

    材料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请将上面年代尺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依据材料二,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说材料中的“生死契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书?
    (3)、依据材料三,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哪些作用。在对外开放格局中,还有哪些与深圳处在同等地位的城市?(请写出两个)
    (4)、综合以上探究,指出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