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 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具有相似性2. 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3. 有学者研究河姆渡遗址当时居民的生活状况时,认为河姆渡居民懂得音乐,会时常开个“party”。以下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稻谷化石 B、猪纹陶钵 C、骨哨 D、象牙雕刻4. 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 )____的生活
关键词1:长江流域
关键词2:种植水稻
关键词3:干栏式房屋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5.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转变,下列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A、定居生活→群体生活→集体生活 B、群体生活→定居生活→集体生活 C、集体生活→定居生活→群体生活 D、群体生活→集体生活→定居生活6. 小明国庆节去山西运城解州旅游,听导游介绍到“相传,在此地有一场著名的战役--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蚩尤血化为卤水,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为解。解州由此而得名。”据此判断,与这一传说有关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7.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8.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其中史实与推论(评价)正确的是( )A、北京人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
河姆渡人
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
黄帝
发明养蚕缫丝和文字“人文始祖”
尧舜禹
禹通过禅让成为部落首领,并建立夏朝,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国王
9.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10. 认真观察下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11. 最新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关于这些文物的研究,表达有误的是( )A、出土的文物象牙有助于分析古代三星堆地区自然环境 B、金饰品较多说明三星堆地区有大量金矿分布 C、艺术风格异于中原的三星堆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 D、玉琮的发现有助于研究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12.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13.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征战,诸侯兼并14.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材料反映出平王东迁后,国家面临的局面是( )A、周天子牢牢控制诸侯 B、诸侯听从王命 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D、社会安定和谐15.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A、国家社会发生变革 B、国家文明走向繁荣 C、国家经济高度发达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16. 歌曲《中国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草书 D、小篆17. 一次考试后,小平考试不太理想,他很难过。好友小明就劝他说:“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你这次没考好,恰好暴露了你存在的问题,这正好有利于促进你进行改进,为下次考试打好基础。你看,坏的就变成好的了呢。”小明的看法符合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18.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退避三舍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战国兼并19.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王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张骞通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21. 题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反秦大起义( )主要力量 身份 大泽乡起义者 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成卒 响应者 魏国、楚国等诸侯国的旧贵族及其子弟 英布等骊山刑徒 少数民族统治者如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摇等 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统一领导 D、源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22. 秦始皇用法过度,“仁义不施”,没有充分考虑六国百姓对新的法律政令认同与否,而是雷厉风行地执行新法,急功近利。再加上秦始皇本人骄奢多欲,最终致使秦王朝速亡。综合材料,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A、繁重的徭役 B、嬴政急于求成 C、严酷的刑法 D、秦朝的暴政23.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关于秦朝的电视剧24. 依据下表可以得到的历史结论是(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光武帝初年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A、光武帝为东汉的发展奠定基础 B、东汉末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C、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光武帝把东汉的统治推向鼎盛25.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墓中发现陶器众多,没有金银器,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说明汉文帝提倡( )A、轻徭薄赋 B、以德化民 C、勤俭治国 D、文景之治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如图五、图六是古代遗址中出土的文物。
(1)、 根据示例,请从其它三幅图片中任选取两个,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示例:图三。反映的历史信息:河姆渡人已经能造木构建筑。
图 。反映的历史信息: 。
图 。反映的历史信息: 。
(2)、 史料二中图五、图六所示文物分别是在哪个遗址中出土的?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了什么?(3)、 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27.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创新】
材料一: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感悟启迪】
材料二:
(1)、 请你完成表格,记录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 2070-约前1600年
阳城
商
约公元前 1600-前 1046年
亳、殷
西周
公元前 1046-前771年
镐京
周幽王
(2)、 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3)、 据材料二回答,夏朝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赞赏的是“秦王”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3)、秦朝建立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请说出材料三中的两项措施。(4)、秦朝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流星般一划而过,二世而亡。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时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
(1)、据材料一,图示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措施?汉武帝是接受了谁提出的建议?这项措施解决什么问题?(2)、材料二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3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 “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有怎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