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复习集训(材料分析题专项)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材料分析题

  • 1. 泱泱大国,历史之痛;铭记耻辱,继往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材料二: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一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

    材料三:2021年,又是一年辛丑年。120年前,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20年后,杨洁篪强调,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讲话。两个甲子过去,中国早就 “换了人间”。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世纪两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0年在中国发生的民族战争是哪一反帝斗争运动?
    (3)、根据材料三,说说120年前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其条约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信息,中国从近代的跪着外交到现在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请谈谈你的感悟。
  • 2.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地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1)、 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据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编制

    材料二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斗争呈现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的与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标。促使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说“专制政治”指的是什么?“此次之实验”是在哪一领域向专制政治宣战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奋斗史,它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激励人们与时俱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915 年《新青年》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 扰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 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 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材料二: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开展五四运动 99 周年纪念活动,对于引导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象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蒙必武同志题诗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什么事件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2)、五四运动后期宣传的哪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3)、材料三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 5.  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3)、 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6. 材料分析题

    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而签订的?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密切相关?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因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四: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航速

    日军

    12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

    清军

    12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

    材料五: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材料一中恩格斯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在这里他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举出这一战争中涌现出的两位清军爱国将领。
    (2)、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列举19世纪40年代一典型史实说明美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树上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在此次“纠纷”中“获利”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4)、阅读材料四《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有何变化?
    (5)、材料五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中国的心脏插着八个国家的旗帜”与签订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从这一条约的哪项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上述材料给你带来哪些思考?
  • 8. 【新情境·模拟场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祈天佑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天国梦始】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两年旱灾、虫灾不断,日子越来越难。老婆以前还能织布补贴家用,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梦的实现】

    材料二 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来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梦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天朝慢慢鼎盛”是太平军取得哪一军事胜利后?
    (3)、材料三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这一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5)、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到转折,最终失败。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平天国起义有何伟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