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刘士林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就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诗。总括起来说就是∶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强调“美在意象”,有力地揭示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视“理性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更侧重“诗性写意”,在中国书画、建筑园林、乐舞、戏曲等文艺创作与表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下,我们有必要把握和激活其当代价值,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思想智慧,为社会生活的团结稳定和谐美丽开出新的美学良方。

    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有助于通过生命体验,对大自然审美认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诗性智慧。“诗性写意”精神具有“人文关怀”的品格。在人与自然的对待性向度上,它引领我们体验自然风物,关心人文生态,在诗歌的视界中构建人与物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海德格尔以前的西方人多选择了科学分析的方式来考察自然,自然虽然也进入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但更多的是一种“主客二分”的关系,呈现对立的、紧张的、分裂的、局限的、间断的状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激活和弘扬中华美学的“诗性写意”精神。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污染、生活食品安全等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反思过往的发展理念和实践行为。“道生万物、天人合一”“福祸相依、物极必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些激活中国人“诗性”智慧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视现状,破除主客二分思维,调节心物失衡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有助于引领当代中国人超越生活俗常,挣脱功利束缚,过一种诗意化、审美化的人生。“诗性写意”精神具有“审美超越”的品格,在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对待性向度上引领人解放自我,诗意栖居。优秀的诗人能结合自己的悲苦生命体验,点燃自己的创作诗情,通过描绘外物来发泄内心痛苦,通过艺术审美来超越俗常困顿。刘小枫等学者曾指出,中国文化美学的理想,不是科学实证的,也不是宗教幻想的,而是艺术审美的。中国人在不得志时,选择独善其身,或隐逸林泉、躬耕田亩;或游山玩水、窥情风景;或寄情于琴棋书画,怡情养性,追求人格解放和心灵自由。不同于西方信仰上帝、基督,寄希望于天堂;亦不同于印度佛教,游心于来世。他们追求当下性、现实性,在诗歌及其他艺术的抒情世界里来探寻人生问题,达到艺术、审美与人生的贯通,回归自由、和谐、完满的状态。

    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可以为建构当代“民族化”“本土化”艺术创作理论体系提供精神学养。“诗性写意”的精神还具有“涵养创化”的品格。黄会林先生指出∶“中国古典戏剧、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在处理时间和空间的技巧上,常与蒙太奇镜头语言处理画面的方法神似;细加分析也常有运用特写、远景、中景等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技巧,这为我们影视艺术创作和发展,提供了美学的启示。”的确,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涵养的艺术构思论(如感兴、物化等)、艺术创作论(如虚实、有无等)、艺术表现论(如情理、情景、文质等)、艺术形象论(如形神、意境等)、艺术风格论(如自然、风骨等)中均有值得我们检视、整理和传承的学养。《天云山传奇》有一个场面∶女主人公在风雪弥漫中,用板车拉着病重的罗群,在冰天雪地间渐行渐远的瘦小身影……那分明是苏东坡特有的意境∶“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其萧瑟惘怅之意,尽在不言中。通篇整体的精心营构,使这部洋溢着民族文化氛围的作品,列入了中国电影精品画廊。

    (摘编自何世剑、袁轶凡《试论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的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B、“诗性写意”精神虽然源自于诗歌,但在其他领域文艺创作与表现中也有充分渗透与体现。 C、中西方美学精神截然不同,西方古典美学重视“理性写实”,而中华美学则重“诗性写意”。 D、“诗性写意”的精神可以引领我们关心大自然,正视当下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引用《谏太宗十思疏》的话,形象阐述了文艺创作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底子”。 B、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首,新时代下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C、中华美学精神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但我们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激活它的当代价值。 D、在西方人用科学分析的方式来考察自然时,自然与人在大多数时候未能走向“主客相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诗性写意’精神具有‘审美超越’品格”的观点的一项是( )
    A、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谢灵运《七里濑》∶“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C、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4)、“诗性写意”精神是如何体现中华美学“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特征的?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

    (5)、《天云山传奇》的成功,对当代影视剧创作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简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黎明前的故事

    茹志鹃

    这个故事发生在解放以前,虽说是故事,但事情都是真实的。

    当时,在上海某一条里弄里,住了一个很特别的人————秦易名。他的妻子叫韩慧,是小学教员。一个女儿叫米米,十一岁;一个儿子叫小小,八岁,都上学了。这些,当然都不是他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特别的地方,别人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傻气,是个呆子;有的却说他是个大好人;有的又说他是“娘娘腔”。事实是这样∶他在里弄里是个公用的人,他没有工作,但每天比谁都忙,哪家吵嘴了,要他来调停;哪家女人生孩子,买不到红糖,他就骑上脚踏车,给到处去觅。这些事情,大家只觉得他呆气,好笑。有些老年人更觉得他这么个壮壮实实的男子汉大丈夫,不出去做事赚钱,反在家里给老婆孩子烧饭,洗衣裳,多古怪。不过这些古怪事情,大家见惯了,也就不以为怪了。

    上面说过的这些事情还不算特别,他最特别的事情,大概也只有他的两个孩子,就是米米和小小才知道。这就是爸爸的那个阁楼。每次夜里米米或小小起来小便,总听见爸爸住的阁楼上,有一种很轻很轻的声音,一到白天,这种声音又没有了。而且平时这阁楼总用锁锁着,除了爸爸自己,谁也不能上去,甚至连妈妈也很少上去。米米和小小小想上去看看,这小小的阁楼上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有一次,米米和小小有机会上了楼,就见妈妈帮着爸爸往一个煤球箱子里收东西,似乎是一些灯泡和无线电的零件。爸爸、妈妈一见他们上来,好像都吃了一惊,不过也没说什么。米米和小小不知为什么,忽然也心里怦怦地乱跳起来。

    阁楼上又发出那种很轻很轻的声音,夜已深了,一切似乎都很安静,米米迷迷糊糊地也入了睡梦。

    米米和小小突然给一阵猛烈的骚乱声惊醒了,一睁眼,姊弟俩就给面前的景象吓呆了。妈妈脸色灰白,直挺挺地站在床前,阁楼上“砰哆哗啦”,乱成一片。一会,就见几个穿短衫的人,拿枪押着爸爸下来了。爸爸双手被铐着,人好像一下变瘦了,嘴角破了,血一滴一滴地向下流。米米和小小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睁着眼,迷惘地看着爸爸,爸爸赶紧用肩膀擦了擦嘴上的血,对米米、小小笑了笑说∶“不要怕,不要怕,小孩子要学得勇敢一些。”妈妈一听这话,就转过头去了。那些人给妈妈也铐上了手铐,说∶“走!”几个人过来就推着走了,爸爸走到门边,又回头看了一下。

    不知是爸爸逮去的第几天,半夜里,米米给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吵醒了。

    “爸爸!爸爸回来了?”小小也坐起来喃喃着。米米赤着脚站在地上,看他们把爸爸拉上了阁楼,关上了楼门。

    一会,那个非常熟悉的很轻很轻的声音就嗒嗒地响了起来。

    小小一听这庐音,猛地想起一件事来∶曾经有一次,小小夜里醒来,问过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妈妈想了想,就倚在床上,沉静地说道∶“小小,这是一只奇怪的鸟,在给好人唱歌,它唱的歌从来不肯给坏人听到。它从晚上唱到天亮,一边唱一边飞,许多漂游在大海里的人,一听到它的歌,就知道海岸不远了。许多迷失在森林里的人,一听它唱歌,就找到了方向。要是它一停止唱歌,许多人就会丧失勇气,迷失方向,所以它永远是一边唱一边飞,唱得嘴里流血了,它还是唱,没有力气了,它还要唱。有坏人要打它,它就飞到更高的云层里去唱,它飞着唱着,一直到天亮……

    “啪哒”一声,那个轻微的嗒嗒声停止了,接着就听见爸爸轻快地说道∶“对不起,我收不到。”

    “啪!啪!”两声,好像是动手打了,接着又是“哗啦”一声,似乎所有的枪都顶上了子弹。有人轻轻地问道∶“你收不收?”米米一把紧抱住弟弟,屏住了气,四周的空气也似乎凝固了。静止了一会,爸爸又说话了,声音还是那么轻快∶"我不想收了,收也是白收,你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米米和小小都深深地换了一口气。接着就听到刚才那个轻轻说话的人又开口了,声音还是很轻,不过这一次,一字一字都是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要放明白些,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你只要把那边的报收过来,你就可以和你老婆一起回家……”

    “嗨嗨……我倒是想回家,就是收不到报,所以也不敢想……嗨嗨…”爸爸笑了。米米更紧地抱住了弟弟,但弟弟却在想,奇异的乌不肯给坏人唱歌,妈讲过的,它只唱给好人听的……阁楼的门开了,那些人押着爸爸下来了。爸爸胡子很长,脸也变得黑了,他微微笑着,两排牙齿显得又白又亮。他的腿好像跛得很厉害,走路简直像是在用一条腿跳。那些人推着他走,爸爸只来得及回头向米米、小小笑了笑说道∶“喂,不要哭,爸爸不会死……”话没说完,就跌跌撞撞地被推出了门。米米和小小愣了一刻,赶紧追到门外去看,不禁又呆住了∶一辆汽车停在弄堂口,在弄堂里,爸爸在爬着走,一条腿歪歪斜斜地拖在身后……爸爸的腿已经断了……

    炮声,伴随着江南的春雷隆隆地从北边滚来。解放军过了长江,直向南,向南,日夜地向南进军。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常生活中,秦易名很古怪,他做事没有原则,总是无理由地为里弄居民做各种琐事,也不收取报酬。 B、夜里阁楼上“很轻很轻的声音”“轻微的嗒嗒声”等暗示了爸爸的身份,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出了铺垫。 C、爸爸的腿受伤了,只能在弄堂里爬着走,这是爸爸被捕后受到严酷迫害的表现,揭示了敌伪特务的残忍。 D、“炮声,伴随着江南的春雷隆隆地从北边滚来”一句采用拟物修辞格,形象生动写出革命进程发展迅猛。
    (2)、关于文中妈妈回答小小“这是什么声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只聪慧的鸟",它为了避开坏人的干扰,特选择在晚上唱歌。 B、这只鸟的歌声具有魔力,能给漂游的人们导航方向,增添勇气和力量。 C、“鸟”“唱歌”“海岸”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值得细细揣摩品味。 D、妈妈的话语转移了小小的注意力,消除了她的疑惑,守护了相关秘密。
    (3)、捕捉"有包孕的片刻"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能让作品产生丰富意蕴。小说多次写到爸爸的“笑”,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
    (4)、故事、价值、视角是判断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在要求,请结合文本简析《黎明前的故事》入选“100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乃不点中男。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 , 无状。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魏征上疏∶“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则思知止 , 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搏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壅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已,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兼是十思,而选贤任能,固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休以代百司之任哉!”魏征有疾,上手诏问之,且言∶"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征上言∶“比者弟子陵师,奴婢忽主,下多轻上,皆有为而然,渐不可长。”又言∶“陛下临朝,尝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老,竞有何益!"征宅无堂,上命辍小殿之材以构之,五日而成,仍赐以素屏风、素褥、几、杖等,以遂其所尚。征上表谢。上手诏称∶“处卿至此,盖为黎元与国家,岂为一人,何事过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永嘉长公主,太宗妹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B、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C、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D、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访,文中指探访,与《蜀道难》中“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访”字含义相同。 B、固执,文中指态度坚决,坚持;现在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C、得无,表推测或反问,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的“得无”含义相同。 D、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原欲征召那些未满18岁的强壮者,因魏征多次反对,最后没有征召这些不足龄男子。 B、魏征用汉明帝将皇子封地减半的事例,劝谏太宗减少长乐公主的陪嫁,获得太宗积极回应。 C、魏征认为,弟子冒犯老师,奴婢轻慢主人,下属蔑视上级的现象,不会长久,会逐渐消散。 D、魏征对节俭的践行,深深打动了唐太宗,太宗不仅为其修建厅堂,而且赐品也顺应其喜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

    ②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

    (5)、“无为而治”是魏征谏诤太宗,以期达到的政治理想,请结合选文简要概述其内容要义。
  • 4. 古代诗歌阅读

    过陈州上晏相公

    范仲淹

    曩由清举玉宸知,今觉光荣冠一时。

    曾入黄扉陪国荣,重求绛帐就师资。

    谈文讲道浑无倦,养浩存真绝不衰。

    独愧铸颜恩未报,捧觞为寿献声诗

    注∶①晏相公∶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官拜宰相。②铸颜∶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颜洲矣。’”后泛指培养人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与晏相公的提携是分不开的,对晏相公深怀感激。 B、本诗是一首贺寿诗,诗中写到诗人与晏相公共同探讨国家大事,深受启发。 C、颈联中“浑无倦”“绝不衰”,既是诗人品格体现,也看出晏相公的影响。 D、统观全诗感情充沛直白,毫无掩饰造作之语,尾联点明诗人作此诗的缘由。
    (2)、钟嵘在《诗品》中提倡“滋味说”,在他看来,诗歌的作用在于表达情感,情感外现于诗就变成了“滋味”,供人玩味体验。请结合诗歌尾联赏析其“滋味”。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和“”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
    (2)、《道德经》中“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句,提醒我们要看到“无”的作用。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直接点出“无”胜于“有”的句子是∶
    (3)、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以自然界的云雾烟霞状写山高的句子在诗词文赋中屡见不鲜,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她宛如一条舒展的巨龙。江河交织成了密集的血管;山脉构成了坚毅的骨骼;森林生成了丰盈的肉身与苍翠的鳞片;文明则锻造了勇于拓新的灵魂。她是大兴安岭,中国北方的起点。她是松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绿色屏障;她让太行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在此凝聚一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其两侧碰撞与融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基建事业____,亟需大量工业材料。大兴安岭林区第一批林业工人,拿着弯把锯和斧头,在莽莽大森林里昼夜奋战,把栋梁之材____地运往祖国各地,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兴安岭林区提倡坚持“一手砍树,一手栽树”的工作方法,让过伐区和荒坡披上“新绿”。进入新世纪,林区坚决执行国家“天保”政策,山林重归自然。如今,林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碳汇等绿色产业的全新转型,而相关收益又促进了林业的生态维护。由此看来,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____。

    大兴安岭不愧为“共和国林业长子”,始终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用深深的家国情怀,在祖国北疆书写绿色传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语句,不得改变原意。
    (3)、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家中无人、电器全关,却仍收到用电缴费提醒,究竟是谁在“偷吃电”?电器在关机或不行使其原始功能时,只要不断开电源,____。与电器在使用中产生的有效能耗不同,待机能耗不易被察觉,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____,因为即便按照每户日待机能耗0.2度电计算,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就会被“偷”走近1.39亿度电。据中国节能中心统计,全国一年电器待机能耗总量高达2000亿度,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有关调查显示,对于“电费刺客”的存在,多数用户表示“不太清楚”“应该没多少”或“从来没有关注过”。而在日常生活中,家电多开不用、开着空调盖被子、频繁开关冰箱门、屏幕亮度过高等现象广泛存在。早在2000年,国际能源署就提出了用10年时间将全球所有电器产品待机能耗降到1瓦的“1瓦计划”,计划落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拔下“偷电”的电器插头,遏制待机能耗,消除“隐藏的浪费”,除了改变电器使用习惯,加快节能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外,当务之急是____,让“电费刺客”无处藏身。

    (1)、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电费刺客”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也许因为他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导师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 C、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D、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更名袭人。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太极图中,黑色与白色均衡对称、稳定和谐地组成一幅美的画图。二者相交相融,互生互动,共同构成的"中和"之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对立者可以共构,互殊者可以相通。”这种“中和”地看待万事万物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