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淮安市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会子拓片2.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 郑州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4. 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庞大的金字塔.大河流域的古代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 )A、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B、帝王都重现墓葬规模 C、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D、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5.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杨坚6. 下表整理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部分考古成果,据此可以研究( )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
周口店龙骨山
体貌特征
头部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生产生活
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7. 《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 )A、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 D、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8.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材料中“天府”(成都平原)这一美誉得益于( )A、大禹治理水患 B、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C、李冰建都江堰 D、秦国逐步统一天下9. 145年,东汉梁太后与其兄长梁冀立刘绩为质帝。梁冀毒死质帝后,又扶持桓帝登基,并将自己另一个妹妹立为桓帝皇后。此后,梁冀大权独揽,百官升迁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谢恩。以上现象可以证明东汉时期( )A、外戚专权 B、宦官干政 C、君主昏聩 D、地方割据10. 从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下列物品中,能得到的确切的历史信息是( )A、他们懂得人工取火 B、他们都戴项链 C、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他们使用打制石器11. 下列考古图片发现见证了我国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明。据此,可得出原始农耕文明具有的特征是( )
①开始用火
②出现农作物的种植
③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出现家畜饲养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 该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观点
变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 春秋后期,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14.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夏商时期的古蜀文明遗址,遗址出土了与同时期中原夏文化特征相似的铜牌饰、陶薇等器物,同时还出土了玉锥形器、玉琮等带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特点的玉器,以及独具古蜀特色的金杖、青铜树和青铜人像等珍贵文物。由此可知( )A、三星堆是夏商文化的中心 B、良渚文化延续了三星堆文明 C、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建立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15.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的纹饰图案。下列这些纹饰图案共同见证了( )
A、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中国舞蹈艺术的起源 C、新石器时代的商业发展 D、原始先民对美的追求16. 西汉王朝为了开通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河西四郡”,在天山南麓一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使国家西部疆界从甘肃中部的兰州扩展至西域。这些史实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护有利于( )A、密切东西方的交往与联系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D、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17.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呈百家争鸣之势,如表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A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C
道家
老子、庄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
D
儒家
孔子、孟子
选贤举能,反对兼并战争,施行仁政
A、A B、B C、C D、D18. 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19. 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社会生产力发展20.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秦王嬴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 D、楚汉之争时期21. 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逝世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A、蒙恬 B、霍去病 C、班超 D、甘英22.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七期国宝守护人黄磊介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商鞅方升……据方升底部的铭文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此器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从此文中,我们可以明了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思想23. 桑弘羊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如表信息说明,桑弘羊辅佐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是( )时间
官职
主要作为
前120年
侍中
参与盐铁官营规划等
前115年
大农丞(大农令副手)
参与铸五铢钱、西北屯田等事务
前110年
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
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等
A、奠定汉武帝盛世的物质基础 B、构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C、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 D、开疆拓土,充实边疆军事力量24. 秦始皇生于正月,名为政(通“正”);称帝以后,把“正”改为“端”,成为“秦讳正,谓之端”。全国人名、地名等,用政(正)者,亦要相应避讳,如“正月”改为“端月”。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重建社会的礼乐文化 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宣扬皇帝的历史功绩 D、凸显皇帝的至高无上25.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 )A、齐桓公成为霸主 B、商鞅推行新法 C、秦完成统一大业 D、夏朝巩固统治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面的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1)、以上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财期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2)、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3)、你最欣赏三幅漫画体现的思想中哪一派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27.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四:两汉时期,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赋税徭役制度、统一的军事制度、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统一的选官任官制度、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1)、 材料一中的“黄帝”“炎帝”是位于我国哪一大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什么?(2)、 材料二所示西周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材料二所示秦朝的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一行政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行政制度对国家发展产生的积极性影响。(3)、 材料三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了巩固统一,这位历史人物采用了哪些措施?(请至少列举两例)(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汉武帝时在“行政体制”上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州部?(5)、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8. 变革•借鉴•发展。材料一:
材料二:
①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于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材料三: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2)、 材料二中①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变化有何关联?(3)、 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29. 货币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青铜货币分布图
图片出日本学者自宮沢知之2007年《中国铜钱世界——货币与经济史》
材料二:汉武帝铸币制度调整大事年表
年份
铸币重量
相关规则
公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年)
更铸三铢钱,并铸皮币与白金币
钱文“三铢”,重如其文,并颁盗铸金者死罪(禁私人铸造)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
废三铢钱,铸五铢钱
钱文首创“五铢”,令郡国铸造(地方政府铸造)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
铸赤仄钱,一枚当5个普通五铢钱
令京师造,国家赋税收入均使用此钱。
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
铸造五铢钱,标准重量
钱文“五铢”,将郡国铸
四年)
3.26克,实测3.10克
币权收归中央,专令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制度建立。
(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战国时期货币的时代特点。并分析战国时期大量货币出现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代,中国货币制度的变化情况。(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货币制度变化与中央权力的强弱关系。30.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材料三: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生走沙白。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全唐诗•禹庙》
【探究中的历史】
(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参观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3)、图三文物被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请你列举几位通过该制度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5)、材料三体现了禹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大禹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精神品质?(6)、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