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 C、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2. 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世袭制的出现 B、禅让制的推行 C、分封制的实行 D、行省制度的确立
  • 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种“舍生取义”的观点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4. “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 5.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材料反映的是(  )
    A、贞观之治的繁盛 B、社会风气的开放 C、安史之乱的后果 D、民族交融的发展
  • 6.  辛弃疾和陆游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词作中常表达壮志难酬的幽愤,如表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社会背景是(  )                                                                                             

    词人

    代表作词句

    辛弃疾

    《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

    《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A、宋辽澶渊之盟 B、南宋偏安江南 C、岳飞含冤而死 D、词人怀才不遇
  • 7.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公里。材料反映的是元朝(  )
    A、残暴的统治 B、繁荣的文化 C、先进的科技 D、发达的交通
  • 8.  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
  • 9.  洋务派代表之一左宗棠在给朋友的手札中指出:“轮舟为海战利器,岛人每以此傲我,将来必须仿制,为防洋缉盗之用。”后来,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材料反映出他的创办意图是(  )
    A、自强 B、求富 C、开启民智 D、宣传变法
  • 10. 王嘉宾(1865—1913),南京高淳人,13岁考取秀才,28岁中江南乡试第一名(解元),30岁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30岁后,他参加的政治活动可能有(   )

    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1.  1919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代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与全国学联成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抗日战争
  • 12. 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会认真总结经验、自觉以史为鉴,或力挽狂澜,或乘势而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3.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下,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进攻,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一战役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财产只限于地主的五大财产,即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和多余的房屋,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这说明土地改革(    )
    A、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B、奠定工业建设基础 C、实现土地公有目标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15. 一位民主人士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6. 1979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向中央建议:“如果给广东一个特殊政策,经济可能几年就上去了。”福建省也提出建立出口加工区的要求。后来中央出台的政策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开放沿海城市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贸组织
  • 17.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香港顺利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谈判双方的共同努力 D、澳门回归的成功先例
  • 18.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B、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D、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E、生物医学
  • 19.  “这部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特别强调对商业财产的保护。同时存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原则,具有残酷性。”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 20. 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这种认识被打破是由于(   )
    A、欧洲大学兴起 B、文艺复兴运动 C、指南针的应用 D、新航路的开辟
  • 21. “短短的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这段话描述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某位科学家成就时说:“结果引发了一场不仅影响生物学,还影响宗教、哲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的大争论。”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迪生
  • 23.  据统计,1790-1800年的十年内,美国各种创造发明仅276项,而1850-1860年的十年内就增至两万五千二百项,按其发展速度来说,已超过英、法两国。19世纪60至90年代,各种创造发明共达六十七万六千项,约占当时全部创造发明总数的80%。美国专利发明数迅猛增加的背景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24.  1943 年某文件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 归还中国”。该文件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 25.  1962年和1989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先后两次以柏林墙为封面图片。以下对相关历史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事件标志着冷战局面形成 B、图二事件标志着冷战局面结束
    C、图一到图二期间世界呈现两极格局 D、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26.  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明代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摘编自《清实录•圣祖(康熙)实录》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秦朝相比,西汉的长城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明代长城的主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对修长城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城在近代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并分析该歌曲的创作背景。
  • 27.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广交会在对外开放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是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五口通商以后的最初几年,广州仍然是对外贸易的最大中心。……进入 50年代以后,贸易重心之由广州北移上海,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曾经被西方商人幻想为“永远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后不到10年的光阴,便已趋于衰落。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进口多种物资,为了打破封锁,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 1957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展会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等。 

    ——摘编自王际娣《首届广交会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材料三:1970-2006年广交会成交额                                                                                                                        

    年份

    成交额(百万美元)

    全年成交额
    (百万美元)

    春交会

    秋交会

    1970

    403

    509

    912

    1975

    1247

    1420

    2667

    1980

    1898

    2511

    4408

    1985

    2573

    3103

    5676

    1990

    5655

    5695

    11349

    1995

    10791

    8621

    19412

    2000

    13652

    14950

    28602

    2001

    15774

    13367

    29141

    2002

    16850

    18470

    35320

    2003

    4420

    20490

    24910

    2004

    24510

    27200

    51710

    2005

    29230

    29430

    58660

    2006

    32220

    34060

    66280

    ——何元贵《广交会:地位、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州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举办首届广交会的背景。分析广交会选址广州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总结1970年后广交会成交额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 28.  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7年

    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等贸易壁垒

    1964年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1967年

    欧共体成立,后发展为欧洲联盟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年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各成员国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

    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二十国集团

    2008年

    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开始召开领导人峰会

    2014年

    在北京召开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成员国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1)、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2)、 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区域经济组织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并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