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4.1时代的主题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电影《长津湖》全情全景地还原了71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那场史诗战役,影片对战争群像的恢弘呈现,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令许多观众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这表明和平来之不易,热爱和平,也更懂得珍惜和平。这是因为( )
①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做和平的捍卫者
②和平为国际社会的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④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和平有利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全球能源与粮食供需结构受到严重冲击。世界各国开始改变对全球安全形势的评估,并着手调整安全策略。由此可见( )A、世界不同力量中心展开全面较量 B、传统国际体系即将发生深刻变化 C、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D、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成为全球性问题3. 2023年3月25日,洪都拉斯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翌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交。洪都拉斯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 )①中洪友好建交合民意、顺民心,契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洪政府将不再同台湾发展关系,不再进行任何的往来
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④解决台湾问题需加强国际合作,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2023年4月12日至15日,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巴双方签署了减贫、科技创新、航天、信息通信、投资、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共15项合作文件,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涵盖了中巴关系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巴合作( )①说明中巴两国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体现了两国之间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③表明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④符合两国发展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纵观天下大势的眼界。下列能体现我国具有这种眼界的是( )①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
②坚持在联合国框架下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③倡议成立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④坚持以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携手东盟建设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在世界百年末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亚洲地缘大国与强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突出,都不会听任西方的一意孤行,而是做自己的意见表达,不断叠加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这反映出( )A、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是国际社会和平的物质基础 B、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方向 C、坚持多边主义是应对全球性威胁的必然选择 D、在时代主题变革中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 为顺应国际调解发展态势和需求,中国与持相近理念的国家起草并达成了《联合声明》,决定共同发起建立国际调解院。国际调解院将是一个由各方共同协商建立的,以条约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争议、处理分歧,是对现有机构和争端解决方式的有益补充,也将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一个新平台。中国筹建国际调解院( )①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共识
②承担大国责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③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对各种国际争端行使管辖权
④顺应时代主题,推动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中国举办这些活动( )①体现了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③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往来提供保障
④表明了经济、科技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欧、美只有加强协调合作才能共克时艰,共同发展,才能有力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作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关系是( )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各国的共同发展是实现世界和平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 2023年3月7日,外交部部长秦刚答记者问说,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中俄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自身的发展和繁荣,还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是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折射出( )①求和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②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来自战争的威胁
③中俄加强双边关系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④中俄携手是基于两国存在共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2022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各国人民热切期盼通过发展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论断是基于( )①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②人类共同发展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要前提
③世界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前进的基本条件
④共同发展能为维系世界的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数年的战争,叙利亚政府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亿美元,已有近40万人伤亡。国家昔日的繁荣已被残砖断瓦所代替。上述材料表明( )A、国家之间使用国际法可以调整国际关系 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离不开和平的环境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13. 回首过去,世界人民经历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也承受了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见证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面对着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可见( )①世界经济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②国际经济旧秩序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③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
④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 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由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 )①摒弃两极分化,具有西方现代化道路无可比拟的普世价值
②立足本国国情,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现代化的一切做法
③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化
④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 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意大利总理孔特就中意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时指出,中意建交50年来,坚持互尊互信、合作共赢,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中意两国友好合作( )①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决定作用
③说明中意两国有着共同的历史和发展机遇
④反映了中意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 为了遏制华为5G业务在全球的开展,世界头号霸主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在国内限制之外,甚至不惜向盟友和其他国家发出威胁。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受美国淫威而放弃华为5G。华为在西班牙的绝大多数合作伙伴选择与华为“并肩作战”,华为参与西班牙5G网络建设不会受到美国禁令影响。这反映了( )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②大国关系进行重大深刻调整,美国主张不得人心
③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求合作是国际关系主流
④国际关系中的政治权力中心转移,新兴国家崛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6月,湖南地图出版社独立绘制的竖版《中国地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正式出版发行。竖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是国内首创的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在这个地图上,南海海域和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南海诸岛不再用插图形式表示。这样能使读者全面直观地认识中国全图,不会再误以为国家领土有主次之分,有利于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树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对南海诸岛之岛屿、礁盘等地理信息详细标示,能使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结合材料,说明湖南地图出版社独立绘制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政治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放眼世界,从利益分野来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大国之间越来越通过利益融合而非发动战争来形成“利益制衡”,冲突的代价越来越高。从力量对比来说,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形成一种集体崛起,对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进程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国际格局为之转变。这种世界格局大趋势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总体上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进步的结果,并反过来更加突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从材料看,促进上述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9. 材料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瓷器等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传入中国。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希望通过发展“五通” , 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域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倡议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赏,他们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思维碰撞】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为什么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且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过去50年,中德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规模增长近千倍,服务了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11月4日在北京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时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该携手合作,反对搞阵营对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中方愿同德方共同努力,坚持中德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对话合作原则,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新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德为什么要携手努力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