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
  • 2.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清)《沅州府志》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 3. “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  )
    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士大夫精通纺织技术 C、民营纺织生产效率高 D、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
  • 4.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5. 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 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 6. 有学者认为:美元霸权并没有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终结,恰恰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赋予美国更加有力的货币权力。你认为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有利于增强美国外贸竞争力 B、美元霸权的建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系不大 C、各成员国货币跟随美元发生贬值 D、美元和黄金脱钩有利于摆脱美元发行的约束
  • 7. 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整体呈方正规则形状,沿中轴线对称,宫殿规模宏大,且居中分布,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古时期的欧洲以教堂和市民广场为中心的开放式布局形成鲜明反差。这一反差折射出两大文明(    )
    A、经济水平的差距 B、国家管理水平的优劣 C、审美取向的不同 D、社会治理方式的差异
  • 8. 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9. 在2021年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历史上,交通的改进,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元朝重新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③晚清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

    ④随着京汉、陇海等铁路开通,洛阳的发展逐渐落后于郑州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 10. 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到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将有效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11. 晚清官员岑春煊曾谓,中国“驱虏卫生之事,夙所未习。海通已来,五洲之民,相率莅此,奇疾怪征,挟以俱至。医者不察,思以旧有之术应之,不得当则委之劫运,罹疫死者,岁辄有闻”。岑氏意在强调(   )
    A、通商口岸地区瘟疫高发 B、西方侵略导致瘟疫流行 C、当时瘟疫防控面临新挑战 D、传统社会不重视瘟疫防治
  • 12. 1981年9月,卫生部发文对退休医生开业行医的争议作出解释:退休金是退休医生过去长期从事医务劳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应得补偿报酬,而开业行医收入是他们重新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允许(他们)开业行医,继续为人民服务。该文件的刊发( )
    A、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 B、体现了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 C、迎合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 13. 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 14. 明朝政府于洪武二年(1369年)对高丽赐服,“二年,高丽入朝,请祭服制度,命制给之。”洪武三年赐予高丽国王冕服,这是朱元璋时期对藩属国最高等级赐服。同时,明朝皇帝还多次颁赐书籍,包括历书、儒家经典、史地类书籍等。这种交往( )
    A、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B、体现了明朝专制的外交风格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成就了近邻国家的文化渊源
  • 15. 自南宋以来,妈祖文化开始异域传播。以妈祖文化“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妈祖文化在东洋、南洋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承体现出普世性,她以强大的适应性和融合力超越了时代、民族和国界。由此可见,妈祖文化的海外传播( )
    A、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B、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 D、保障了中国海外贸易繁荣
  • 16. 16世纪末至18世纪时期,欧洲涌现出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著作与译作。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分推崇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古代管理体制。他认为,中国的谏议制度与监察机构是能够有效地对皇帝权力进行限制的,这是值得他们效仿的行政制度。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欧洲学者广泛认可 B、中华文化导致了西方政治革命 C、中华文化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 D、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二、材料题(共3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暴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前期纺织、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发展,要求改进运输工具,蒸汽机车和铁路应运而生,轮船逐渐取代了帆船。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运输和飞机运输异军突起。从地面铁路、汽车,到水面轮船,再到空中的飞机,立体的运输体系逐渐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突飞猛进,原子能除了用于发电外,已经在海运中采用。交通动力飞跃发展,动力来源多样化。

    21世纪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手段的“大交通”已经成型,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摘编自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

    材料一: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年7月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并分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