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2. 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都( )A、推动历史发展 B、改变社会性质 C、巩固中央集权 D、促进技术革新3.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主持虎门销烟,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谁(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林则徐 D、魏源4.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最终导致了(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中国很多宝贵的文物流失海外6.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 C、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 D、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7.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比其它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更多“利益”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8.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则史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9.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0. “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够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则大都推诿敷衍,甚至根本不予理睬。”材料说明百日维新( )A、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B、得到官员认真执行 C、受到百姓大力拥护 D、遭到帝国主义打击11.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12. 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 B、中国人民屈辱史 C、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3.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 D、《甲午风云》14. “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是( )A、沙皇俄国、英国、法国 B、英国、德国、法国 C、沙皇俄国、德国、法国 D、美国、德国、英国15. 这场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巨大差距)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相对日本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这场战争导致( )A、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日本获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D、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16.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B. 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奋勇抵抗
C.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A B、B C、C D、D17. 1895 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 1300 多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 迁都、变法,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此称(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18. “1905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日本东京”与这组关键词直接关联的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19.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大公报》20. 张玉法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到:“辛亥革命所完成的是……排满和……排皇。”这里的“排皇”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1. 蔡锷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因功勋卓著,被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蔡锷参与的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是( )A、护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二次革命 D、戊戌变法22.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23. 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 拋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24. 下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 体现了不屈不挠的 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25.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下列关于孙中山的说法有误的是( )A、他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他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C、他与黄兴领导了广西起义 D、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二、材料分析题
-
26. 中国在近代史上屡次遭受列强的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个结局对中国产生的危害。(3)、材料三中“列强再次侵入北京”指的是哪次战争?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从此,台湾正式归入清朝版图……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向盘踞雅克萨的侵略者发出告谕,劝其投降,遭到拒绝的情况下,清军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康熙五十二年,清政府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
——— 摘自吕克勤、徐耀耀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庚子年的大悲剧摇动了许多人对清朝的信念。留学生到日本去的也大大地加增。从此中山先生的宣传容易得多,信徒加增也很快。到了甲辰年,他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并创办《民报》。这是我民族初次公开的革命团体。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西藏的管辖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实现国家的统一,不同朝代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主要方式有:战争、册封、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请选取其中的两种方式并分别举例说明?(3)、依据材料二,“庚子年的大悲剧”是指哪一历史事件?(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山先生的宣传容易得多”的原因是什么?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的湖南人是谁?28.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找寻伟人足迹】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二 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学史感悟】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图1、图2请你列举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任答三项)(2)、依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材料二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4)、从这段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5)、综合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对孙中山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