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与这奏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 2.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 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爆炸性试探……在社会上,持续的非法贸易加剧了鸦片贸易问题,外国贸易在五个口岸迅速增长。”该材料表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 4.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这说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
    A、放任鸦片走私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武器与军队落后 D、官场贪污腐败
  • 5.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 6.  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这次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洪秀全
  • 7. 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市民宣言》 D、《变法通议》
  • 8.  有媒体披露,中国国产002型航母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江南造船厂创建于1865年,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悠久的造船企业。据此可知,该厂的建立可上溯到(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
  • 9.  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开门营业,总局设于上海,分局设于天津、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新加坡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促进我国(  )
    A、军事工业的近代化 B、民用企业的发展 C、交通运输发展领先世界 D、走上了富强道路
  • 10. 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悲愤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1. 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 12. 发表《变法通议》的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梁启超
  • 13.  有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失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是指(  )
    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 14.  如表为义和团运动亲历者对这场运动的记载。这反映出(  )                                                                                                                                                 

    记载

    亲历者

    (义和团)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

    (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企图利用义和团的清朝大臣刚毅

    A、历史记载受记载者立场的影响 B、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历史解释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 D、史学研究要坚持二重证据法
  • 15.  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而俄国志在用其他条约获得中国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额的赔款。这一“协议”指(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6.  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青年》 C、《天朝田亩制度》 D、《海国图志》
  • 17.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B、护国战争时期 C、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 D、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8.  “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研究(  )                                 
    A、武昌起义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转战陕北
  • 19.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
  • 20.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21.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 22.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 23. 中国有一座城市, 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踏上革命征程, 这座城市是(  )

    A、上海 B、重庆 C、天津 D、北京
  • 24.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2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1)、 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2)、 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 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致敬致远舰)2015年10月5日下午,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支队孤山大队的9名官兵,和参与“致远舰”水下考古的考古队员们一起,为“致远舰”牺牲的北洋水师官兵们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海祭仪式。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二:致远舰管带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部分日本人持这样的观点:《马关条约》只是中国签订的众多条约中比较普通的一个,它远不及《南京条约》签订的早,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1)、 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战役? 
    (2)、 材料二中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民族精神? 
    (3)、 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

    材料三: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在1894年和1905年成立的革命团体(或:政党)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旧思想”“新思想”分别指什么?请说出辛亥革命中“国家革新”的最大成就。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