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达标卷(21)八下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 2. 右图是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1965-2015)纪念邮票,此邮票可用于研究( )

    A、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历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C、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 D、新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成就
  • 3.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以上成就的取得发生在(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4. “人们在饮食上不但‘吃饱’还要‘吃好”,“城市居民告别大杂院搬入宽敞的单元房”“昔日‘自行车王国’,今日汽车进千家万户”。以上调查结果可以说明我国( )
    A、交通技术突飞猛进 B、文教卫生不断发展 C、杂交水稻技术进步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5. 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 )
    A、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我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 D、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6. “两弹一星”,使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
    A、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作用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宁​ D、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 7. 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能够印证该结论的是( )
    A、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B、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C、建成了大庆、胜利、大港油田 D、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8. 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新中国重视发展航空工业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维护新中国国家安全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当时工农业基础薄弱
  • 9. 通过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可以打开车库门、室内灯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发展 D、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10.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称霸全世界 B、打击帝国主义 C、发展新科技 D、提高国际地位
  • 11.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 12. “两弹一星”的研制,不仅为战略导弹部队提供技术保障,增强我军的防御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
    A、导弹技术提升战备能力 B、卫星技术服务经济建设 C、核武装备保障国家安全 D、科学技术成果作用多元
  • 13. 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广州的车程将压缩到50分钟左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畅达外联路网体系,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知( )
    A、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B、对外开放形成了新的格局 C、交通网络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 14.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A、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B、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 15. “taikonaut'”是由中文“太空”的拼音(taikong)和英文单词“astronaut'”混成的拼缀词。目前该词已经被牛津词典收录,意思为Chinese astronaut(中国航天员)。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外媒也逐渐开始使用“taikonaut'”来称呼中国航天员。“taikonaut'”的出现反映我国( )
    A、文化底蕴的深厚 B、义务教育的推进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改革开放的实施
  • 16. 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A、海峡两岸的交往 B、航天事业的发展 C、新时代强军之路 D、社会生活的变迁
  • 17.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收回;2022年中国自主研制生产大飞机——客机C919。这反映了我国 ( )
    A、军事力量的增强 B、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C、交通条件的改善 D、科学技术已领先世界
  • 18. 如表为1978年以来中国部分科研项目概况。据此可知,这些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名称

    来源或寓意

    火星探测

    天问

    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索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

    出自古诗“复移小凳倚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

    量子通信卫星

    墨子号

    《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为量子通信发展奠定基础。

    A、技术领先于世界 B、集中在航天领域 C、推动各领域发展 D、渗透了传统文化
  • 19.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正式开通投运。这一刻,历史将铭记。绿色流线型的“复兴号”动车组,以16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大凉山西昌西站沿着这条美丽的弧线飞驰而出、宛如追风,“南方丝绸之路”重镇、“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脱贫攻坚后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凉山,自1月10日南下搭乘动车后,终于迎来了北上也能乘坐动车的时代。这得益于( )
    ①综合国力的提升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
    ④人民素质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 如图是八年一班历史学习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根据内容,方框中应填写​( )

    A、思想观念转变​ B、社会生活变迁 C、民族共同繁荣 D、外交事业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层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列举出两位为“两弹一星”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 22. 70年艰辛创业,70年砥砺奋进,让共和国的奋斗史诗激发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摘编自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 间

    重大成就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015年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

    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第一步”胜利的标志及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并举出成功实践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