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达标卷(10)八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许倬云认为,19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每次外来的侵侮,即引发内在的反应,一步一步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提出的多元秩序。这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思想主张演变的轨迹是( )A、自强求富—民主科学—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民主共和—变法图强 D、民主科学—变法图强—民主共和2.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实现了民族独立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律(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肯定了自由民主的原则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4. 2010年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中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成立中华民国
④发起“公车上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 “南京全城署局、学堂、商店及各营、各炮台、各兵舰商轮俱悬旗申庆。次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铃木电告日本外务大臣:‘今日市中遍悬国旗,过路行人已全无垂发辫者。’”材料反映的是( )A、武昌起义胜利 B、中华民国建立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6. 下面是摘自《讨袁檄文》中的一段材料,材料中“毅此民贼”的原因是(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护国战争的爆发 C、北洋军阀混战 D、袁世凯复辟帝制7. 孙中山在1915年12月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帝政实施,祖国前途,顿增黑暗,以先烈手造之共和,转而……四亿同胞吞声咽泪。”导致材料中“顿增黑暗”的原因是( )A、武昌起义 B、军阀割据混战 C、护国运动 D、袁世凯复辟帝制8. 读中华民国和北洋军阀时期大事年表(部分),在表中空白处应填上的内容是( )A、辛亥革命 B、军阀混战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北伐战争9.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召秘书张一麟起草文告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国体.退回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停止,中华帝国随之流产。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战争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10.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A、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 D、清王朝统治日趋衰落11. 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 拋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12.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13.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 恰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改,皖直交斗, 滇蜀不靖, 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4. 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中提到:“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文中旨在体现黄花岗起义( )A、为民主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15. 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教仁案”的发生,从 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C、美国和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16. 下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17.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A、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8. 1911年,《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19. 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终于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同时他也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国家和人民无辜受难。为此,他主张( )A、走民主共和之路 B、走君主立宪之路 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活动20.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据此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复辟不得人心,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二、材料分析题
-
21.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找寻伟人足迹】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二 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学史感悟】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图1、图2请你列举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任答三项)(2)、依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材料二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4)、从这段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5)、综合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对孙中山做出评价。22.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的《时报》)
材料四: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一、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2)、材料二中“三民主义”指哪三大主义?其核心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