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达标卷(7)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郑和曾对明仁宗朱高炽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华夏危矣。”这说明郑和( )
    A、具有“天朝上国”的理念 B、认识到海洋对国家的重要性 C、关注日益严重的东南倭患 D、认为要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
  • 2. 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据此表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人口快速增长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3. 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地区加强管辖的历程。其中①处应为( )

     

    A、设置台湾府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设驻藏大臣 D、平定噶尔丹叛乱
  • 4.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 5. 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以为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而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于是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转相为盗”。这一材料反映明末(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府机构瘫痪 C、边防危机四起 D、大臣结党营私
  • 6.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主题是( )

    A、建筑风格的演变 B、古代商业的发展 C、冶金水平的提升 D、对外交往的深入
  • 7.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场战争( )
    A、开辟了通向印度洋的新航线 B、加强了西域的管理 C、防御了北方蒙古贵族的袭扰 D、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 8. 以下连环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 9.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文中的“我朝”是指(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0. 下列资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
    城市市镇 发展状况
    吴江县盛泽镇 舟样塞港,街道肩摩
    湖北汉口镇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苏州 十万烟火、地值寸金
    A、商品经济活跃 B、文化繁荣昌盛 C、对外交往频繁 D、耕地面积增加
  • 11.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实行金瓶掣签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新疆 B、云南 C、台湾 D、西藏
  •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科技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贾思勰——《农政全书》 B、李时珍——《齐民要术》 C、蔡伦——活字印刷术 D、宋应星——《天工开物》
  • 13. 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 14. “1644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15. 有人这样评论道:“在康、雍、乾三朝对一切文字著述,只要认为触犯了君权,或者有碍于自己的统治,便被视为‘狂吠’‘异端’‘悖逆’,必兴大狱,置之重典。”这表明清朝实行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控制思想 B、巩固统治 C、禁锢言论自由 D、扼杀学术文化
  • 16.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第二帝国”隋唐带扩张性,与“第三帝国”明清的“内向、非竞争性”迥然不同。下列印证了明清这一特性的是( )
    A、闭关锁国的实行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中央集权的衰落 D、地方势力的膨胀
  • 17. “既是英雄们的神话传说,又是人生的一部启示录。洋洋百回的神魔小说实际上是以五个角色的类似经历连缀而成,都经历了因犯罪而遭受磨难,因赎罪而得以拯救的人生曲线。”这部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18. 如图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 

     

    A、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 19. 下面表格的内容显示的是某历史小组为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开展的活动。请你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什么(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清史》清朝疆域图(1820年)

    观看视频

    影视作品《民族英雄郑成功》《东归英雄传》

    搜集图片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班禅金印、台湾府驻地图等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0. “民以食为天”。如表是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代

    人口数

    (亿)

    耕地总数

    (万市顷)

    粮食总产量

    (亿市斤)

    人均耕地数

    (市亩)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明万历时

    1.2

    760

    1446

    6.3

    1205

    清雍乾之际

    1.6

    900

    2295

    5.6

    1434

    鸦片战争前夕

    4.128

    1147

    3022

    2.8

    732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 C、封建统治危机开始显露 D、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隋代,特别在唐代......(科举制的实行)贵族的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这些职业官僚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教育程度并通过科举登仕,……这样就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使出身于小家族的人也能进入官场,旧贵族逐渐消失。随着政府官员的这一变化,皇帝的地位也改变了,……皇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雄踞于普通社会之上,同时皇帝开始逐渐地扩大了他的专制权力。

    ——[英]崔瑞德[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史(隋唐史)》

    材料二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暴力。

    ——许倬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某机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摘编自吴晓波主编《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实行科举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三描述的是清朝什么机构?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长期停滞”原因,并概括其消极影响。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材料二:

     

     10﹣13世纪我国民族政权示意图 

     

     

     

     北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西北地区的管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建立金瓶掣签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⑤设立伊犁将军。 

    (1)、材料一反映唐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反映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宋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国策有关? 
    (3)、请从材料三中分别找出清朝管辖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措施各一项。(填写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