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典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6小题)
-
1. 下列字词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抽噎(yē) 有顷(qǐng) 旋即(jí) 倔(jué)强(jiàng) 券(quàn)门 B、骨(gū) 碌 咀嚼(jué) 呜咽(yè) 焦灼(zhóu) 踉(liàng) 跄 C、瞭(liào)望 懵(měng)懂 晕眩(xuàn) 褴褛(lǚ) 歉疚(jiù) D、诧(chà)异 字帖(tiē) 祈(qí)祷 哽咽(yè) 恐吓(hè)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她给单位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 B、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 C、令人担忧的是,逆来顺受的学生们长期饮泣吞声 , 除使财物遭受更多的损失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D、在深圳书城的读者见面会上,携《那小子真帅》而来的韩国作者又掀起一阵汹涌的“韩流”,令少男少女们触目伤怀、激动不已。3. 如图是对“信”字的解说。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 B、将信将疑 C、信手拈来 D、杳无音信4. 下列作家均为唐朝的一项是( )
①杜牧 ②陆游 ③文天祥 ④王勃 ⑤刘义庆 ⑥杜甫 ⑦龚自珍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⑦5.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出自《呐喊》。 B、《野望》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本诗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陶弘景。这是作者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消息,作者毛泽东。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6. 《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二、名著阅读(共1小题)
-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议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目录有删节)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三、默写(共1小题)
-
8. 默写。(1)、《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 , 。(2)、“ , ”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泊秦淮》(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在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诗句是:“ , ”。(5)、海内存知己,。(6)、落红不是无情物,。(7)、白头搔更短,。(8)、 , 身世浮沉雨打萍。(9)、五岭逶迤腾细浪,。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
9.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竹里馆》等。 B、本诗属于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2)、该诗善用比喻,请从文中选择符合这一特点的诗句,说说你的阅读体验。(3)、《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徐增和王国维誉为“独绝千古”“千古壮观”。下面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文,请你说说许译是否传达出了王诗“诗中有画”的特色。许渊冲译:In boundless(无边无际的) desert lonely smokes rise straight;over endless(无止境的) river the sun sinks(下沉,沉没) round.
(4)、除《使至塞上》外,古代以边塞为题材的诗还有很多,比如“ ,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
1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
三峡博物馆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形“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____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壮丽三峡”:
“远古巴渝”:
(4)、请从选文①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
11. 现代文阅读。泉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电击折了。家里来信说:树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想那夜的风雨,是恶,是暴,还是方向不定,竟挟带了如此的雷电?可怜老槐无力抵御外界的侵凌,却怎么忍受得了这重重的摧残和侮辱呢?
②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③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头,踢毽子,快活得很。与我们同乐的便是那鸟儿了,一到天黑,漫空的黑点,陡然间就全落了进去,神妙般的不见了。我们觉得十分有趣,猜想它一定是鸟儿的家,它们惊惧那夜的黑暗,去获得家的安全,去享受家的温暖了呢。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了,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甲】这时,一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儿了。于是,它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这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它们飞走了,我们就捡着那树下抖落的几片羽毛,幻想着也要变一只鸟儿,去住在树上,去飞到树顶的上空,看那七斗星座,究竟是谁夜夜把勺儿放在那里,又要舀些什么呢?
④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家里人很吃惊,又都脸色灰黑,勉强和我打着招呼,我立即就看见那老槐了,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得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的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也不能再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个刺眼痛心的树桩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⑤夜里,家里人都没有多少话说,悲痛封住了他们的嘴;【乙】我闷坐了一会儿,就踽踽进屋去睡了。我无论如何不能睡得,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筛筐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丙】那桩四边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努力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我想起当年的夏夜,槐荫铺满院落,我们做孩子的手拉手围着树转的情景,不觉又泪流满面。
⑥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⑦“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
⑧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啊,真是一口泉呢!【丁】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世界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啊!
⑨“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这么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⑩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那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得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⑪小儿见我高兴起来,他显得也快活了,从怀里掏出了一撮往日捡起的鸟的羽毛,万般逗弄,问着我:
⑫“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⑬“能的。”我肯定地说。
⑭“鸟儿还会来吗?”
⑮“会的。”
⑯“那还会有雷电击吗?”
⑰“或许还会吧,”我看着小儿的眼睛,鼓足了劲说,“但是,____!”
⑱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在袅袅起动的风里,在万籁沉沉的夜里,尽力地平静心绪,屏住呼吸,谛听着那从地下涌上来的,在泉里翻腾的,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原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①﹣⑩段,梳理并概括“我”与老槐树相关的经历和感受,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我”与老槐树相关的经历
“我”的感受
①
伤感
回忆老槐树曾经的故事
②
③
痛心
发现老槐树桩新生如泉
激动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语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A、【甲】句连用比喻,将鸟儿比作老槐的树叶,又将作响的树叶比作鸣叫的音符,形象地表现出满树的枝叶给冬日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B、【乙】句的“踽踽”一词反映出了“我”因老槐树之死而悲痛、无助的心情。 C、【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刻画出嫩枝快速而有力生长的姿态,语中透露出作者对这一新生命的呵护与关爱。 D、【丁】句的词语使用很有特点,“白白的”“一圈儿一圈儿”等词强调了树桩与泉水的形似,进一步呼应了标题。(3)、当重新发现了“泉”后,“我”和小儿曾围绕它展开了一段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对话。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⑰段画线部分的内容填写完整。(4)、全文花费大量笔墨在写老槐树,却以“泉”为题,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六、作文(共1小题)
-
12. 请你发挥想象,将“如果 ▲ 会说话”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