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微”时代的文艺批评活动也走进文艺批评的版图里。
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主体大大扩张了。朋友圈的点赞、微博的跟帖、“豆瓣”的批注、短视频的弹菲……都可以视为一种“微话语”批评。有学者将“微”时代的批评主体命名为“微众”。"微众"主体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门槛,是媒介时代艺术生产的参与者、欣赏者、评论者、创作者。微众批评主体完全不同于传统纸媒的单向性主体,是一种“在线交互主体”。在微圈里,微众批评就是一种“欣赏者即批评者,批评者即创作者”的在线交互主体活动,因为微圈里批评者之间可能有多次、多层的互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说,只做点赞动作很难说是批评,只能说是一种欣赏,就如古代小说评点中常见的“好”“妙”一样,因为表明了态度,从广义上也构成了批评。欣赏是一种态度,如果继续展开发表意见与评论,就构成了文艺创作,更不用说通过剪辑来臧否作品了。微众批评常常是通过接收、反馈、回应等在线互动来产生意义的。
微众批评的活动形态在文体上的表现往往与纸媒有很大差异,它零散、简短、即时,语言幽默且带讽刺性,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微众批评的丈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批评,尤其是刊物的长篇大论相距甚远,但从适应传媒时代和技术时代的发展看,这种文体恰恰也构成了一种革命,或者是一种“破体”。伊格尔顿说过:“革命的艺术所改造的不止是艺术生产的内容,也包括它的形式。”从印刷文化时代到电子媒介时代,为适应读者接受的需要,文艺批评也根据媒介时间的分布改造自己的文体。当下,短评、弹幕、跟帖、批注、视频剪辑与重组等就成为新的批评文体。在人机不离、媒介时间分成若干片段的当下,还有谁能花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去读一篇一万宇的文学评论呢?除非是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就连文学批评专业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也要对长文做节选发表,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报纸上的文学批评专栏,也提倡两千字以内的短文。批评家们开始主张将学术文章、文学批评、散文随笔、演讲谈话等融会一体,进行“破体写作”。文章的破体化、筒短化已经成为当今微众批评的趋势。
微众批评的活动动机也呈现出多样与复杂,而不仅仅是为了批评。自娱、社交与刷存在
感相融合是微众批评的首要动机。弹幕"在视频播放某一节点,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聚焦细节,这种互动方式使弹幕不同于一般针对剧情和表演进行评价的文艺评论,而显示出参与式文化的特征。视频内容成为引发话题的媒介,观众借助参与式对话,或展示知识储备、或寻求文化认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围。可以说,弹幕是对过去客厅式集体观剧、闲聊式社交文化的虚拟化转换,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第二个动机是赚流量。有流量才有关注度,这导致大量以短视频剪辑进行的文艺评论以赚流量为主要目的。第三个动机是商业性,如豆瓣影评,如抖音直播夹带广告。当然,不可否认,微众批评中也有超越这些动机的比较纯粹的文艺批评。
微众批评主体的多元化与在线交互主体性批评活动形态的破体化与简短化,以及活动动机的多样化,改变了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微”时代的文艺批评,如何走向正向建构,获取它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处理好个人意见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微”时代的文艺批评虽然是个人发表意见,有时是即兴的,但话语一旦出口,就进入了公共空间,每个人的虚拟空间既是独立的又是共通的话语空间。网络文艺批评可以以个体化的表达方式呈现,但不能违背公共空间应有的道德、法律底线。如果一味地强调个人意见,为“博位”而“出圈”,就有可能失范。
二是要处理好专业批评与非专业批评的关系。微众批评大多数是非专业的、即兴的批
评,要求它具有专业性也不现实,但是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许多人还是希望有专业性的批评或者带有专业性的批评存在。缺乏文本细读的批评,没有学理性基础的批评,难以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要。学院派批评家要向微众批评中的优秀者学习,积极介入媒介分众化时代,适应微众的文化与审美需要。而微众批评中的非专业批评,也要向专业化批评学习。承认微批评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并不一定就排斥文艺批评的专业性。只有专业化,批评才能走近艺术、推进艺术。在“微”时代,提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融合才是"自我调控"的最好途径。单小曦也强调要“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形成"内外综合”的模式,调和数字文化背景下的粉丝批评家和学者批评家身份,做到“粉丝学者化”和“学者粉丝化”。
(摘自蒋述卓《“微”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定位与正向构建》,有删改)
材料二:
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是天赋,即对文学艺术的直觉;另一方面也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
从事文学批评,对文本的感觉才是关键。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社会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评,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换一个其他的,这篇文章照样成立。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理论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这些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
(摘编自杨光祖《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微众”主体,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水平。 B、点赞也是文艺批评,因为表明了微众的态度;更是一种欣赏,就如古代小说评点中常见的“好”“妙”一样。 C、除了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没有人会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去读一篇比较长的文学评论。 D、“弹幕”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具有参与式文化的特征,通过多层次的在线互动,产生新的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人都有麦克风”,形象地写出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点赞”“跟帖”“弹幕”等显示出评论的参与之广。 B、报纸上的文学批评提倡短文,连专业刊物的公众号也对长文做节选发表,这说明简短化成为微众批评的趋势之一。
C、“微”时代的文艺批评是即兴的,非专业的,尽管微众发表的是个人意见,但也不能违背应有的道德、法律底线。
D、梁实秋先生认为,成为批评家要靠对文艺作品的博览精研,对文艺学科知识的系统研究与彻底领悟,而不仅靠才气。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 )A、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在博观。”
B、王国维在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并深人论述了“境界说”,并将“境界”视为诗词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C、朱熹强调要做好诗歌批评,首先应先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D、有的批评家不细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经常用一些“大词”评价作品,动不动就“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4)、微众批评与传统纸媒的文艺批评相比,有哪些特点?(5)、结合材料分析,怎样“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本一: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每晚七点钟,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火车停了,香雪看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她朝车门跑去,上了火车。列车载着香雪飞奔到下一站西山口,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现在她害怕这
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寒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军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今晚发生了什么事?对了,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并不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觉得很精神。她向前望去,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节选自《哦,香雪》,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制改)
文本二: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到处都能听见冰层的断裂声。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孙少平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他的苦恼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觉醒。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可是,他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
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
可是,到外面去闻荡世界的想法,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
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少平已经暗暗把自己外出的目的地选在黄原城。他将在那里怎样生活?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在包工头承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头,提泥包,钻炮眼……不管怎样,他是非去不可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剥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盼望明天同学们会再三盘问她,体现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以及激动的心情。 B、香雪独自走了三十里夜路,她的内心经历了从害怕到不怕,再从犹豫到兴奋的变化过程;表现出她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C、火车开进了深山,为封闭的台儿沟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为人们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窗口,预示着台儿沟走向开放文明的必然趋势。 D、孙少平心中苦恼,主要不是因为他回家当农民了,而是因为他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他想要摆脱束缚,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句中“黯淡”一词既写出了香雪眼中月光的状态,又衬托出她此刻内心的不安与犹豫。 B、“哦,香雪!香雪!”运用反复手法,赞美了香雪以及山区淳朴善良的姑娘们,以群山的回音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C、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不同,文本一清新、优美、纯净,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文本二质朴、凝练、生活化,有着黄土高原的乡土气息。 D、两篇选文都有散文化的倾向,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凸显了人物面对生活变化时内心的挣扎。(3)、文本一加点的四处“这样的”意义是否一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学校举办文学经典人物画展,香雪和孙少平人选“青春与梦想”这一板块,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入选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 , 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淫,事犹彩响。昔启民①亡因来奔,隋文帝不吝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强富子孙不思念报德才至始毕即起兵围炀帝于雁门。及隋国乱,又恃强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国家者,身及子孙,并为颉利破亡,岂非背恩忘义所至也!"群臣威曰:“诚如圣旨。"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②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③、齐主若为优劣?”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周,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节选自《贞观政要·辩兴亡》
【注释】①启民:东突厥可汗,始毕、处罗、颉利是他的三个儿子。顿利可汗于贞观四年与唐交战,兵败被俘。②齐主:北齐后主高纬,北齐世祖高祥之子。③天元:北周宣帝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既而强富A子孙B不思念报德C才D至E始毕F即起兵G圈炀帝于雁门。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容,即随口,与《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的“从容”意思不同。 B、相悬,文中指彼此差距大,其中的“悬”与成语“悬而不决”中的“悬”意思不同。 C、凶年,文中指兵灾之年,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凶年免于死亡”的“凶年”意思相同。 D、略,文中是全、都之意,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略无慕艳意”的“略”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与侍臣讨论周兴、秦亡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周朝得天下后推行仁义,所以国祚长,而秦朝得天下后施行欺诈和暴力,所以国祚短。 B、唐太宗认为隋文帝在天下大旱时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C、颉利可汗趁隋末大乱,以兵强马壮的优势,长驱直人中原,攻打以往帮助过他们的隋朝,而如今颉利可汗被唐击败,这是背恩忘义导致的。 D、唐太宗认为北周、北齐这些末代亡国的君主,所做坏事多数都很类似,他们极尽奢侈之事,四处征税,导致亡国,相比较,北齐国君更为恶劣。(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②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
(5)、请结合材料概括贞观君臣通过辩兴亡之道得出哪些治国良策?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野 步
唐·许棠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
野 步
宋·韩维
目倦风尘观,身疲鞍马行。
春沙迎步润,山雪照怀清。
冰水初消色,林鸦欲乳声。
物华多感触,一动故园情。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诗和韩诗题目相同,都是写春季在郊野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着意趣。 B、许诗以“闲”字起笔,之后句句皆有“闲”意,野外各种“闲”事令诗人陶醉。 C、韩诗通过拟人、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使用,写出了野步之景的有声有色。 D、许诗语言平淡质朴,韩诗语言清新自然,都很好地传达出诗人野步时的心绪。(2)、“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位野步者由所见之景触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登山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才看到“ , ”的美景。(2)、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中“ , ”两句,借“草木”“美人”抒发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生抱负难以实现的深沉感慨。(3)、近期爆火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掀起了古典诗词文化讨论热潮,“长安”不仅是十三朝古都,还被历代文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在唐诗宋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它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 A )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
盐湖的形成,①。据地质学研究,运城盐湖初步形成于约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中条山北麓受地壳变化而形成狭长断裂带,盐矿聚于浅层地表以下,含有大量盐类物质的洪水汇聚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和挥发,结成很厚的盐层。由于地壳运动,盐层与池水融合,慢慢形成了天然的盐湖。而每年地表径流和洪水流入,又为盐湖源源不断地补充着盐分,使盐湖成为( B )的矿产宝藏。
经历千百万个春秋的日晒与风蚀后,距今4000多年时,盐湖终于等到寻盐而来的中华上古先民。他们以此为据点,定居落户,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由此兹始。唐尧、虞舜、夏禹分别围绕盐池附近的平阳(今临汾)、蒲坂(今永济)、安邑(今夏县)而定都,足见_②。
在盐湖4600多年开采史中,诞生了能集中体现盐湖产盐科技创造的“垦畦浇晒”产盐法。“垦畦”指在地面上开垦田畦,“浇晒”是把盐湖水引入畦地中晾晒生盐。③:例如有些区块的畦地用于储存卤水;有些区块用于蒸发;有些区块用于结晶等。不仅这种分类大幅增加了盐湖的质量和产重,而且能使生产进程井然有序,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盐湖的蓬勃发展也为运城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天下盐运司四,多无学而河东有学。”盐运使奥屯茂创建的盐务专学“运学”,是元代兴建的接纳盐商、盐丁子弟入学的普通学府。在盐务专城设置盐务专学,在当时全国的各大产盐区也是一个创举。元明清之际,兴办书院之凤很盛,除运学外曾先后兴办河东书院、正德书院、宏运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一般的州、县( C )。
运城盐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伴随着我们的祖先一步步从远古走向未来,从蒙昧走向文明,可以说,运城盐湖是中华文明史的“活化石”。
(1)、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春秋”和文中加点的“春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B、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C、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老人家,请教您春秋几何呀?”(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日,刀郎的《罗刹海市》迅速出圈引发热议,被指“内涵”某些明星,不少网友直接到这些明星的社交媒体评论区留言,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或要求公开向刀郎道歉,更有甚者直接爆粗开骂……几位明星的社交账户评论区沦陷。
材料二:最近,网络流传一篇文章《谷建芬发声:整顿音乐界,剑指刀郎<罗刹海市>》。有些自媒体称,谷建芬为了帮自己的学生,批评刀郎。8月1日,谷建芬委托律师发表声明称,“从未对刀郎相关话题接受过任何采访”,部分网络用户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东拼西凑、甚至直接捏造,严重影响了谷老师的个人声誉,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7月30日,因遭遇强降雨,K396次列车在中途停留,乘客赵先生拍下的女乘务员赵阳沙哑着嗓子向旅客解释的视频,感动了全国人民,被亿万网友点赞。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怎样才能用好“麦克风”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