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德、家风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
传统家训,整体看是父祖长辈对子孙修身处世、齐家睦族等的教育指导和行为规约,是居家生活的家庭教科书,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吴越王钱镠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等。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镠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这在帝王家训中别具特色,为其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实现民族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三是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这篇家训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流传甚广,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
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族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从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极为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家风败坏、家德缺失、家规无序的家庭,很难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幸福生活。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钱氏家族世代的家训教化、家德培育和优良家风熏陶,为钱氏的人才迭出、文化赓续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钱氏家族的精神和文支柱。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庭这个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点”更加牢固。
(摘编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隋唐以后,朝廷开始推行“科举制”,门阀士族所占据的政治、经济优势被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大部分成员开始向社会底层流动,成为新的寻常百姓家,因此,这些门阀士族积蓄的家文化自然被寻常人家所接续、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寻常人家通过某个时期一两位杰出子孙的光宗耀祖、鼎力门户而显赫一时,为了告诫子孙后代积极上进,也撰写家训、家规,以明确齐家的道理,开创家族的家文化。
以吴越钱氏为例,吴越王钱镠在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中占据吴越之地,后来钱镠的孙子钱弘俶“爱兵恤民”,纳吴越版图于赵宋。虽然钱镠、钱弘俶的豪门大户后来散落成了众多的钱氏寻常人家,但这些钱氏后裔在传承祖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独特的家文化。其文化特色并不以高官厚禄作为成功标准,而以道德、学问、文章、艺术等乐“道”为追求,使得后代子孙中饱学之士层出不穷,成为一道异于其他姓氏家族的靓丽风景线。例如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明代阳明心学主要传承人钱德洪、清初文章泰斗钱谦益、民国国学大师钱穆等。民国以后,学风浓厚的钱氏家族的后世子孙,培育出了一百多位国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包括大家所熟知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吴越钱氏独特的崇文重教的家文化,从赵宋开端一直到近代,很好地适应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规则,子孙们多以读书做学问为己任,培养出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之才,令人钦佩和叹服,也为其他姓氏家文化构建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在近现代,经历了近代历次文化运动的冲击,中国的家文化的主动传承与建设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人们对家文化中的家风、家训、家规的记忆日渐模糊。但家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潜移默化影响,一刻也没有远离。蔡元培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第一所学校都应该是自己的家庭,要使家庭成为一所合格的、优秀的学校,就必须用优良的家文化作为教学内容。
要打造优良家文化,传承传统家文化的优秀成分无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否则家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结合现实的国家情势、社会发展,对家文化进行必要的新陈代谢,赋予新时代的新风范;最后,家文化要有效化育家庭成员和后代子孙,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体力行、积极奉行。
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因此建设家文化不仅涉及一家一姓的福祉,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摘编自鲁畅(中国“”文化前世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文化源自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主要包括家训、家德和家风,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风貌。 B、一个家族的优良的家德文化能够维护这个家族的稳定和发展,自然也就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C、寻常人家的家文化,既是对门阀士族积蓄的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包括自己独立撰写的家训、家规。 D、吴越钱氏家文化追求道德、学问、文章、艺术等,而不是高官厚禄,这可以为其他姓氏家族家文化的构建提供借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家训、家德相比,钱氏世家更为注重家风的培育,因为家风有利于钱氏家族的繁衍生息。 B、我们要汲取钱氏世家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建设和谐家庭服务,而不是不加筛选地全盘接受。 C、吴越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这与其崇文重教的家文化密不可分。 D、尽管中国的家文化受到近代历次文化运动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家文化已远离实际。(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钱氏世家文化中“家德文化”的一项是( )A、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B、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C、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宽厚。 D、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钱氏家文化,但二者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5)、进入新时代,我国为何还要重视家庭建设,重建家文化?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姚酿
不错,又是古镇。
但这是不一样的黄姚。
许多地方都有古镇,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然而,作为古镇的黄姚,并非复制的赝品、复述的往事……它是活的,从未丧失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那是一棵巨大而古老的榕树。通常,榕树的气根向下垂挂,服从着地心引力和生长规律;而这棵巨榕整体倾斜,枝干依然参天,尤其是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
为什么命名为“黄姚”?史料并无确凿记载。说法数种,基本认同与黄、姚的姓氏相关。光阴流转,古镇早就不是两个户族,许多宗族在此落地生根,修建祠堂。宗祠也如同心脏,溯流而上血缘意义的心脏,由此,宗族后代得以生生不息。即使这里地处偏远,甚至曾是荒川野岭,但踏山渡水的祖辈们终于在此停下脚步……从此,灶火不熄。
古镇不大,街巷也窄,但取景框里处处是风景。方寸之间,明清古建筑就有三百多座,有许多老屋、石桥、庙祠、亭台和匾额。假如从空中俯瞰,黄姚的檐顶覆瓦如鳞,那些瓦片显得薄而服帖;黄姚的街巷细窄,如鱼背上的脊线。每一户人家,都是这小镇一片既坚硬又柔软的鳞,游过如水岁月。当垂挂的灯笼,映在夜色中湿黑的路面上,朦胧中,就像锦鲤般的光影,我想,走在上面的人,是不是能在梦中骑跃龙门?其实,整个黄姚古镇就如一条千年之鲤,根本无须飞跃,它已如龙,具有神话中的不朽之力。
生活在黄姚,是神话般的日子,也是家常的日子。
这里有许多商铺客栈和茶舍酒庄,沿街闲逛,感觉瓶瓶罐罐特别多,都跟零食铺或药铺似的。细看,多为酱制品和腌菜。酱的主角,当然是黄姚有名的豆豉,佐以辣椒、香菇、牛肉等调成各和口味。腌菜用宽口瓦罐盛纳,盖着通透的玻璃盖子,里面是木瓜丝、小河鱼等。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黄姚的气候和水土容易让身体湿寒,当地居民早已得出生活经验,辣椒热汤、果酒药饮都可用于祛湿驱寒。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这里有艾糍粑、糯米粽、葛根酥。有炖肉的农家菜干、润肺的罗汉果、熬汤的鸡骨草和五指毛桃。菜肴也有特点,有两道我记忆深刻——豆腐酿和南瓜花酿,主材和汤汁都味美。
这里的生活,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所以我说,黄姚不是仅仅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这座小镇有着古典的诗意——但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血脉和呼吸。刚才坐在台阶上掐豆角的汉子,除尽荚丝,端着菜盆回屋,只剩提环在有着纵裂纹的木门上微微晃动;当街剥笋的妇人,闲闲地聊着天,手底下像从冷紫色的鞘里剥出一把把新剑;前来写生的素描少年,勾勒线稿,没有忘记那些勾勒石缝的苔痕。没有大喇叭的喧响,没有喋喋不休的噪声,即使商家推荐食物,也是平静地递过来邀你品尝。夜色之中的黄姚,更是宁静。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
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
我想起那些工匠,想到他们手里传承的技艺。比如,雕。黄姚有砖雕、木雕、根雕、石雕、竹雕等,在一块看似平凡的器物上,他们愿意为美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在砖上粗糙,眼在石上昏花,整个的生命都在削刻凿砍上一一而雕,是动作里最为克制和温柔的,由此使花鸟诞生,并且花瓣永不败谢,翅膀永不降落。雕是对砖石的温柔,绣是对织物的温柔,都是对美的怜惜;雕是耐心,绣是耐心,酿也是耐心,都是人和时间一起创造的魔法。
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
(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 同质化:性质或品质趋于相同 B、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 虬结:蜷曲缠绕 C、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 率性:真诚 D、而毫无浊气和混沌 混沌:不纯净(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着重强调黄姚古镇的与众不同。 B、第六段从“覆瓦如鳞”巧妙地引出一系列与“鱼”相关的比喻。 C、作者对黄姚古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笔触细腻,富于表现力。 D、作者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并陈列展示了当地的特产。(3)、文章第四段写古镇的榕树,请指出该段包含哪些比喻,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用意。(4)、“酿”字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黄姚酿”包含了哪几层涵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①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楯② , 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③谏曰:“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 , 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
材料二: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中,故称申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不R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 B、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相同。 C、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 D、利害,为偏义复词,与《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存亡”用法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一一实行,最终如愿。 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 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 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②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5)、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杨秀才游蜀
张 祜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送友人游蜀
李 端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和李诗的题目都点明了主题,都是因送朋友出游蜀地而作的送别诗。 B、张诗开篇写诗人与友人在江边不期而遇,李诗则从嘉陵的好天气开始写起。 C、张诗中“明月夜”一句表明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在晚上,李诗却恰恰相反。 D、张诗重点描写想象中蜀地的自然景观,李诗则重在刻画送别时的美丽景色。(2)、这两首诗的结尾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意思相当。(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把宫室建筑与百姓粮食作对比,讽谏意味强烈。(3)、魏征以“十思”中的“ , ”劝谏唐太宗要谨慎、克制地面对喜好之物。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逊,1933年出生于北平,幼年及青少年时期,其父钱穆先生或因为工作繁忙,较少在家;或因为抗战离别,与他 ① 。直到1980年夏,钱逊已年近半百,才在香港又与其父见面。
钱逊先生在各种场合,寡言少语,从不 ② , 对于自己的家世,特别是作为钱穆之子的身份从不主动提起,亦从不在任何场合宣传其父的思想、观点或成就。
作为当之无愧的元老和开创者之一的钱逊先生在清华大学文科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身份、职务为清华做出了重要贡献。钱逊先生与许多儒学研究者的最大差别,在于他始终 ③ 。他对儒学的兴趣绝不限于理论,一直主张功夫,把儒家传统落实为做人功夫,认为“做”永远比“说”重要。1999年,钱逊先生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任上退休后,他的事业和人生如同戏剧,发生了改变,他从一个标准的学者变成地道的儒者,奔走在全国各地,出现在各大书院,现身于各种讲坛,持续社会讲学近20年。从学府走向社会,从书斋走向民间,直到生命结束前近一个星期,钱先生自知时日无多,仍呕心沥血,全身心地投入到讲学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只有1颗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不过,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却越来越多。
土星有82颗卫星,是目前已知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但 ① , 地球将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1月,地球轨道上有3372颗人造卫星正在工作;如果把已经停用但没掉下来的也算上,则超过了6000颗。
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人造卫星与地面间传递。就像手机离路由器越近,WiFi信号越强一样, ② , 信号传输的质量越好,所以通信卫星一般都在较低的轨道;卫星远离地球时,信号质量变差,但覆盖范围更广,所以中继卫星 ③ , 便于遥控其他卫星。
(1)、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与语段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的人到了该地定居。(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