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七课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D、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 3. 在目前的犯罪记录制度框架下,轻罪罪犯因为“有前科"“有案底”,终身都要承受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专家建议构建中国特色的、有限的犯罪记录消除制度已经具有可行性,但也强调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司法现实,并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相适应。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看,专家建议体现了(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4. 2019年2月12日,河北省某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特殊”案件:朱某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张某,致使张某被火车撞击身亡,随后遭其家属索赔60余万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某家属的所有诉求,认定朱某的追赶行为与死者撞火车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朱某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而是属于见义勇为行为。对此,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

    ①我国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②民法体现道德理念,有利于弘扬公序良俗

    ③我国民法强调公民的独立人格、平等地位

    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5. 2022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5月1日起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实现城乡统一。这说明了( )
    A、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 B、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C、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D、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 6. 2022年2月1日至27日,人民网开展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经过网友投票,“依法治国”、“教育人才”、“社会保障”等入选了十大热词。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②依法治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

    ③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④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宪法实施更加有效;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宪法监督水平稳步提高;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以宪法为准绳,坚持依宪执政

    ②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

    ③努力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④勇于推进宪法理论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人们对法治的呼唤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政府作为立法机关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法律没有阶级性,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下列原则( )
    A、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B、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C、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 10. 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是( )

    ①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判断题

  • 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 12. 公民要自觉做到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
  • 13.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先要抓好德治,再辅之以法治,最终实现依法治国。
  • 14. 《韩非子》中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填空题

  • 16.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总目标

    具体要求

    三大基石

    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五大支柱

    形成完备的、高效的、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

    两大方案

    坚持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效果图

    实现科学立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7.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依靠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权威,都必须在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一手抓。既重视发挥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四、材料分析题

  • 18. 数字经济因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正在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势头正盛,但也面临风险防控挑战,如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对此,党中央作出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央精神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企业、人大代表的意见,形成《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12月1日起实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的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法的合理性加以说明。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大省海南修订通过了《海南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后的《条例》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被当地媒体称为“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部基本法”,人们期望该《条例》能解决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旅游业顽疾。《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最为业界关注,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用法律法规向强迫购物、欺客宰客、零负团费等行业乱象“亮剑”。海南在新《条例》中单设了“旅游者”一章,明确规定,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一系列权利。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