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3 9.1科学立法 检测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这表明( )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②民法典彰显了我国民主是最真实管用的民主

    ③民法典为公民社会生活提供了完备的法治体系

    ④民法典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互联网加速了数据信息流通,也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随之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这一法律规定( )

    ①表明法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彰显良法要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

    ③有利于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有法可依

    ④完善了公民个人信息监管执法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以下简称“一法一规则”)。“一法一规则”的修改深入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人大工作的实践经验,把一些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法律制度固定下来,持续从新的实践中获取生机活力,有力地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表明(   )

    ①立法机关完善法律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法治化水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国家权力统一

    ③我国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④全国人大积极行使决定权,推进根本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为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切实提升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水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作为2023年度重点立法任务。通过立法,既有利于提升依法监管水平,也有利于提升行业和企业的自律意识。这表明(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②法律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③我国加强法治国家建设,国家工作依法开展

    ④制定良法要坚持民主立法,广泛集中立法智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为了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出台了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湿地保护法》,于2022年6月1日开始施行。《湿地保护法》在湿地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与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该法的制定( )

    ①填补我国生态系统立法空白,为保护修复湿地提供法律遵循

    ②坚持民主立法,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

    ④表明我国履行国际公约,担当大国责任,领导全球生态治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本次立法修订,在审议过程、宣传公开、参与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完善,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形成草案。由此可见(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必须坚持科学民主立法,以提高立法质量

    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④立法应贯彻民主理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授权立法是行政机关依据特定的法律授权或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专门授权所进行的立法。近年来,在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要求进一步规范授权立法。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以及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应当遵循的原则等。完善授权立法( )

    ①有利于推进依法立法、民主立法

    ②有利于扩大其他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

    ③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8. 近年来,我国立法越来越注重征求公众意见,民众的声音能够“直达高层”。比如,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一个月内收到相关意见超过13万条;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我国( )

    ①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

    ②鼓励公民履行义务,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渠道

    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国家立法体现人民的意志

    ④注重立法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国家立法的规范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商君书·算地第六》曰,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明君慎观三者,则国治可立,而民能可得。……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此臣之所谓过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

    ②科学立法要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③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法》修改过程中, 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共收到978条意见,涉及立法的指导思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体制机制,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等方面。这一做法( )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②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③有利于提高立法水平和质量 
    ④是我国公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和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1. 2022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22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征求基层群众意见,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接地气,应民声,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这表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 )

    ①彰显了我国的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

    ②是人民践行全过程民主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有效途径

    ③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提升了基层人民参与政治生活效能 

    ④集中民智保障了基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党治国理政的多种方式中,法治是最基本、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只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材料主要是强调( )

    ①把法律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效能

    ②运用系统思维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③用法治保障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坚持开门立法凝聚社会广泛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把立法的“大门”开到群众家门口,将老百姓接地气的立法意见征询直通人大,同时,又开阔了立法机关的视野、同步掌握社情民意。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

    ①拓宽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

    ②巩固了法律实施的民意基础

    ③是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的探索

    ④实现了立法决策主体多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社会各界也呼吁通过修法,为妇女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作为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②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符合时代的需求

    ③作为权力机关,保障人大代表的提案权

    ④坚持了民主立法,对全国人大代表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时代,新法呈现新亮点: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新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一般规定等。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依法治国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行使审议权

    ④只有经过修改完善的法律,才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2022年7月6日,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出关于公开征集2022年地方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为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编制2022年度立法计划,使立法工作更好地适应方面的事项,现公开征集地方立法建议项目。这表明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常委会( )
    A、立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B、立法依据法定程序依法立法 C、立法合理划定权利与责任 D、立法应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
  • 17. 进入新时代,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改进立法工作( )

    ①集中民智,能够促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

    ②抓住要害,能够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③尊重民意,将群众意见作为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④创新方法,为实现良法善治创造了根本制度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某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9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连心桥”“直通车”作用,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推动立法更接地气、更合民心。此举有利于( )
    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立法权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C、赋予公民参政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D、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 19. 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新法条中的6条建议来自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办事处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被“原汁原味”反馈到立法机关,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法律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做法表明( )
    A、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立法诉求有利于实现良法善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将党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 C、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保障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权力 D、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
  • 20. 2022年12月27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根据各方对草案一审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相应规定,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健全青藏高原生态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完善保障与监督措施。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积极行使立法权

    ②集思广益、汇聚民智有利于提高立法科学性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权力

    ④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加强生态保护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 21.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尚未得到较好满足;各类体育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待法律进一步明确,而二十多年前制定并施行的体育法已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于2020 年11月正式启动体育法修改工作,2021年3月牵头成立了体育法修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研究法律修改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书面征求了从中央到地方各机构、各部门的意见,广泛听取了各级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

    修订草案新增“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和“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规定促进全民健身的保障手段,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给予特殊保障;新增“监督管理”章节,进一步压实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的职责;细化了法律责任,让修订后的体育法更加具有强制性和执行性

    2022年6月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3 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订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

    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坚决维护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1年立法项目更多于往年,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正在进行修订,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也在制定之中。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永远在路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汇聚民意民智的“直通车”,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精细立法、科学立法,并且正在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不断深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联系点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这些联系点已经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

    作为全国第三批、河南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优势,深入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征集基层单位、社区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汇聚“原汁原味”立法需求,传递良法善治声音。听民声、汇民智、聚民意。经过认真梳理和研讨论证,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最终确定15条立法需求和工作建议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明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怎样成为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的。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期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立法修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在改革发展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除了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种子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修改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初步形成了以农业法为基础,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统领,以基本经营制度、土地管理、基层村民自治等法律为主干,以其他法律法规为辅助的农业农村领域法律制度框架体系。

    这些立法和法律实施活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将地方实践中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真正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民农村现代化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法治护航。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释我国是如何以良法善治护航农业强国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