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新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任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 )A、加重了人民负担 B、加强了经济交流 C、导致了隋朝灭亡 D、促进了文化发展3. 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对他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 )A、以民为本 B、勤于政事 C、用人唯贤 D、勤俭治国4. 阅读下面材料,杜甫诗中所描绘的“世乱”的影响是(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节选)
A、使唐室内地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导致了唐朝灭亡5. 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以上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A、五代十国时期 B、金与南宋对峙 C、辽和北宋并立 D、蒙古族的兴起6. 下列选项中,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黄袍加身”
②“杯酒释兵权”
③澶渊之盟
④郾城大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7.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北宋的政治》一课的部分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 )A、杯酒释兵权典故 B、分化事权的举措 C、王安石变法措施 D、重文轻武的政策8. 下列史实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①北宋西夏交往频繁
②契丹仿照中原制度进行改革
③许多女真人改用汉姓
④宋辽边境设置市场互相贸易A、商业繁荣 B、社会变革 C、文化昌盛 D、民族交融9. 下面文本框中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与此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己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王祯 B、毕昇 C、徐光启 D、李时珍10. 瓦子又叫瓦舍,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瓦子作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11. 某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史图片展,下图是某展厅的一组图片,该展厅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政权巩固 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农业发展12. 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们讲述的是( )A、岳飞抗金 B、王安石变法 C、玄奘西游 D、戚继光抗倭13.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史事发生在元朝的是( )A、创立科举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置伊犁将军 D、建立行省制度14. 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
A、蒙古灭金 B、南宋灭亡 C、朱元璋称帝 D、郑成功收复台湾15. 明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这叙述了明朝强化君主专制( )A、出现的原因 B、采取的举措 C、反映的性质 D、产生的影响16. 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国子监宋讷某日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如实说了。明太祖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直接原因是( )A、六部分理朝政 B、设立锦衣卫
C、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D、大兴文字狱17. 下列史料可用于研究明朝科技成就的是( )A、 B、 C、 D、18. 南瓜原产美洲,明朝嘉靖年间传入中国。《本草纲目》中记载:“南瓜,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据此可知,这部著作( )A、见证了中外的物种交流 B、创新了药物的分类法 C、修正了前人的错误记载 D、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19.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计划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按照北京城的山史沿革考察以下地点。他们考察的顺序应为( )①明城墙遗址
②金中都水关遗址
③元大都城墙遗址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20. 如图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当时如此布局的根本目的是( )A、便于设计建造 B、体现皇权至上 C、展现宫殿高大巍峨 D、保证建筑功能齐全21. 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此处的“闯王”是( )A、陈胜 B、黄巢 C、元昊 D、李自成22.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女真首领、八旗制度、建立后金与这几个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松赞干布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23. 某同学在进行复习时,制作了主题式学习卡片。下侧卡片的“主题”处最适宜填入( )主题:____
史实1:1690年,康熙帝率军在乌兰布通打败噶尔丹
史实2:雍正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直接掌管蒙古各部
史实3:乾隆时,清军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A、建设东南海防 B、巩固西北边疆 C、加强西藏管理 D、促进中外交往24. 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C、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25. 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后来,徽调吸收汉调,同时接受了昆曲,泰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这表明京剧( )A、贴近生活 B、形式多样 C、题材广泛 D、博采众长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题,共50分。
-
26. 国家治理(1)、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蛀虫)毒吾民者,罪之不恕。
——明太祖
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
——雍正帝
(2)、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寒微的门第)子弟所占比例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整理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依据材料二,概括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变化的趋势。运用史实分析隋、唐、北宋三个朝代数据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3)、材料三: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出宋代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通过哪些方式对地方权力进行了调整?分析这一调整带来的作用。(4)、材料四: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过程中,统治者通常使用“因地制宜、因教顺俗、恩威并用”的策略。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因教顺俗,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会盟筵宴,施恩笼络,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阅读材料四,指出材料中的观点。运用清朝相关史事,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对观点中的任意一点加以说明即可)27. 阅读如表,回答问题。时代
史实
唐朝
农业
①发明耕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A ____
手工业
②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商业
③都城长安城中的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居民居住在坊中
宋朝
农业
④使用拔秧工具秧马
⑤“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手工业
⑥B ____ (后成为瓷都)的瓷器被誉为“饶玉”,定窑、汝窑等烧制别致美感的瓷器
⑦海船载重量大,设置了水密隔舱
商业
⑧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均可开设店铺,出现早市、夜市
⑨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 ____
清朝
农业
⑩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湖广熟,天下足”
手工业
⑪丝织、制瓷等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已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⑫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商、徽商
(1)、结合所学,将上表内容填写完整。A: B: C:
(2)、选择上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示例除外)【示例】
观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选择的史实:①④。
阐述:唐朝农民发明了耕具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秧马拔秧,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促进了水稻的增产。由此可见,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28. 文化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文化。(1)、材料一①《唐会要》记载,唐太宗遣使至摩伽陀国取甘蔗制糖法,令扬州煎蔗之汁,色味逾于西域所出者。
②宋代制造的远洋航船,载重量达4000多石,多桅多帆。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
③欧洲现存最早火器实物是14世纪末的铁铳和铜铳,其形制与中国传世火铳极为相似。
A.技术进步为宋代远洋航行提供条件:
B.中国的科技发明对欧洲产生了影响:
C.中国重视吸收借鉴外来的科技文化:
(2)、材料二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王瑞文、柳松、黄凤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至昭代文学样式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文学样式不断发展的原因。(3)、材料三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按时间顺序为以上图片排序。(写序号)仿照示例,任选一幅图片(示例除外),说明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状况。【示例】
选择明代《流民图》(局部)。《流民图》为明代画家周臣所作,描绘了明朝正德年间政治腐败、朝政荒废导致难民流亡、民生凋敝的悲惨景象。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文化成就与历史现实的关系。29.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1)、材料一: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书信与日记、报刊、碑铭与简牍等。实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与遗迹。图像史料主要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序号
史料
简介
①
大食(阿拉伯帝国)人俑
陕西西安出土,人俑为阿拉伯人形象,他弓着背,背着行囊,手握水壶,呈行进姿态
②
《宋史•外国传》
元朝人主持修撰,记载了宋朝同占城(越南)、真腊(柬埔寨)、天竺、大食、拂蒜(东罗马帝国)、日本国等国的交往
③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西藏布达拉宫的殿堂壁画,由清初藏族画家创作,描绘了五世达赖应顺治皇帝邀请,与顺治皇帝交谈的情景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料是:( )。
(2)、材料二唐招提寺 《唐大和上(通“尚”)东征传》(唐德宗年间日本文学家真人元开撰写) 位于日本奈良,759年由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天平胜宝六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鉴真等人)到难波(今大阪),唐僧崇道等迎慰供养。……四日,入京(今奈良)……引入东大寺安置……其年四月初,于卢舍那殿前立戒坛,天皇初登坛受菩萨戒,次(然后)皇后、皇太子亦登坛受戒。 (3)、材料三
国家
国家概览
交往概况
占城国
国人男子蓬头、妇人撮髻脑后,身体俱黑……气候暖热,无霜雪
中国青瓷盘碗等品,丝丝、线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常将犀角、象牙、伽蓝香等物进献朝廷(明政府)
天方
其国人物魁伟,体貌紫膛色。男子缠头,穿长衣,足着皮鞋。妇人俱戴方盖头,莫能见其面
赍带(携带)磨香、磁器等物,附本国船只到彼。往回一年,买到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其默伽国王亦差使臣
(4)、材料四
《客使图》(局部)
广州十三行唐朝重视发展对外关系,专门设立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负责接待外宾。上图是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位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东罗马、高丽等地的使节。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将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