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上册)3.2.1垂直的生计 同步分层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开辟梯田种植作物,在高海拔地区放牧羊驼和骆马。这主要是利用安第斯山区的(   )
    A、复杂多样的地形 B、海拔较低且气温高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 2. 下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区——草场资源丰富,可四季放牧 B、美国中部大平原——土壤肥沃,人们开辟梯田,种植小麦 C、阿尔卑斯山区——风景优美,可发展旅游业 D、湄公河平原-——雨热同期,人们种植水稻,机械化水平高
  • 3. 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
  • 4. 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处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 D、采掘业
  • 5. 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B、海拔较低处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等 C、主要国家有秘鲁和智利等 D、海拔较高处主要发展畜牧业,如骆马、美利奴羊
  • 6. 下列对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主要粮食

    ②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

    ③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④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种植稻米、玉米等农作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如图为“安第斯山脉南段”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
  • 8.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所属的大洲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
  • 9. 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 10. 读下图,安第斯山脉南段图,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11. 针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条件,印第安人运用勤劳和智慧,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下列做法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是 (   )
    A、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 B、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降水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C、在海拔较低的山坡种植甘蔗和水稻为主 D、高海拔地区主要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 12. 安第斯山区中部平均海拔4000多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下而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

    ①热带雨林

    ②低缓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③高山冰雪带

    ④高山草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而言,地势越高,气温就越低、,即使在赤道地区,高山的山顶也会终年积雪。地势和地形的变化都会影响山地的气候,因而使植被、农作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材料二:在秘鲁安第斯山区,羊驼和骆马是该地区很特别的牲畜,它们能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区靠粗粮来养活,又能在崎岖的山岭间行走自如,是当地居民主要的运输工具。羊驼和骆马还可为居民提供奶类、肉食和皮革。此外,羊驼出产优质羊驼毛,是世界毛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是秘鲁重要的出口产品。

    材料三:高山的自然环境恶劣,高山空气稀薄,山区气温变化剧烈,即使在夏季,夜间也非常寒冷,冬天时更是寒风凛冽,居民需要披上厚重的披肩或斗篷保护身体,戴羊毛面罩保护脸部,在屋内燃烧木材和动物粪便来取暖。

    (1)、安第斯山区的人们可能会从事哪些生产活动?

    (2)、羊驼和骆马对安第斯山区的人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3)、如果你生活在安第斯山区,为了适应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你需要做些什么?

三、综合题

  • 14. 读图,完成题目。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A、B

    水域:C、D、E、F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A国的居民是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开展农业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