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 1.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 2. 2022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八年级同学搜集到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史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3. 如图是《同仁堂职工人数、生产总值统计表》。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公私合营推动企业发展 D、股份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 4.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④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 5. 早在198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10元。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元,比上年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收归国有 C、农业合作社的推广 D、经济体制的改革
  • 6.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7.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沧州市、石家庄主市考察调研,一路上满怀深情的指引与嘱托,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倍感亲切,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河北雄安新区( )
    A、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B、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8. 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 )
    A、联产承包好——1966﹣1976 B、革命无罪,造反有理——1949﹣1956 C、走合作化道路——1958﹣1961 D、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78﹣1992
  •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走过了99年的光辉战斗历程。此过程中,有过很多重大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共同主题是( )
    A、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
  • 10. 在设计主题板报时,同学们收集了如图所示资料。据此判断,这一期主题板报的标题为( )

     

    A、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一国两制两岸互通 C、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D、文化生活社会变迁
  • 11. 2023年3月底,台湾地区曾经的领导人马英九启程踏上了他的首次大陆之行,4月1日午,马英九一家肃立在墓前,遵循当地习俗上香,之后他用长沙话诵读祭文,几度哽咽,彰显了( )
    A、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C、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D、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 12. 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授课,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一同收看了这场来自400公里之上的奇妙科学课( )
    A、航天技术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C、生物技术的应用 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13题12分,14题9分,15题15分,共36分)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一南将军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的毛泽东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毛泽东一句话中国人就站起来了?后来你们把我吓一跳,你们把美国人从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毛泽东讲的话有些道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材料三:……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才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1972年,中美贸易额只有9200万美元,1981年达到54.78亿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教授“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发出了哪些“声音”?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2年后中美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奋斗,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

    材料—: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材料二:“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做隐姓埋名人”。

    ——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一介农夫,播撒智慧,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为我国“两弹一星”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并举出“两弹一星“研制中的两个具体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翁”是谁?他“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 15. 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现在正在走在强起来的路上

    材料一: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雄浑激昂的国歌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改编

    材料二:“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邓小平总书记真正的智慧在于,经济上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发展中国,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提出了创造性的构想。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华丽转身”后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举措?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中国经济的举措是什么?“创造性构想”指的是什么?这个构想得以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这一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又是什么?
    (5)、上述材料和探究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