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2023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小小考古学家”特色活动,邀请青少年学生对该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如图)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海纳百川,它吸收了山东龙山、山西陶寺、湖北石家河等不同区域的文化因素。二是强势辐射,其作为“核心文化”又输出、影响到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该学者试图论证该文物( )

    A、反映出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标志我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D、折射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 3.  如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商鞅方升。其上刻有两段跨越100多年的铭文。早一段铭文提到秦孝公十八年,时任大良造的商鞅监制并颁行了这件标准量器。后一段加刻的铭文提到秦王政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丞相将该标准量制推行至全国。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获知该方升( )

    ①印证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②是涉及商鞅变法的实物史料 

    ③最早应铸造于秦始皇时期 

    ④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张乃翥(zhù)先生研究指出,作为鲜卑贵族阶层一种文化生活的遗迹,龙门石窟供养人(此指鲜卑贵族)造像中的人物服饰无疑显示了拓跋王族迁都洛阳之后,其服饰规范业已采用了汉民族传统的式样。以上材料中,服饰式样的变化缘于(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晋武帝统一全国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5.  如图为纪念祖冲之及其计算出的圆周率的邮票。图中圆及其内的正多边形代表了祖冲之借鉴自三国时期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下侧的横竖短棍代表了其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以上邮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A、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 B、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 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 6.  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在出兵南下灭掉陈朝前,隋文帝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三次征讨辽东 D、派人三赴流求
  • 7.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它”是( )
    A、灵渠 B、长城 C、大运河 D、丝绸之路
  • 8.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
    A、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B、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 9. 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位同学查找的两段史料,由此他希望了解( )                                                                                 

    出处

    杜佑《通典》卷七

    杜甫《忆昔》

    史料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A、“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开放的社会风气
  • 10.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段材料反映出( )
    A、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B、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 C、五代时期武将掌权的危害 D、宋初实现中原和南方统一
  • 11.  宋朝文臣士大夫长期处于政治中心,不仅具备“舍我其谁”的自信,还拥有相当的优越感。这主要是因为宋朝( )
    A、全国浓厚的读书风气 B、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技发达和文化昌盛 D、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 12.  如示意图整理自《文献通考•国用一》载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的全国上供钱物(主要是地方上交中央的铜钱、纺织品和丝绵这三项)数额,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 )                                 

    A、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B、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C、北宋的腐败与灭亡 D、设置通判对知州分权
  • 13.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两者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 B、造成了南宋偏安于江南 C、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14.  如表①、②处应填写的是( )                                         

    ①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该书希望以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A、①《史记》②《资治通鉴》 B、①《资治通鉴》②《史记》 C、①《农书》②《梦溪笔谈》 D、①《窦娥冤》②《红楼梦》
  • 15.  下列史实与忽必烈相关的是( )

    ①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②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③改国号为大元

    ④定都于大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  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的一座祠堂内,一尊雕塑的背后是毛泽东手书的该人物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人物应是( )
    A、张骞 B、鉴真 C、岳飞 D、文天祥
  • 17.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这表明( )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C、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D、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 18.  以下两段话分别出自明清时期的两位民族英雄,相关的史实应是( )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

    A、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B、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下西洋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 19.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农民起义

    地位或作用

    陈胜、吴广起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黄巾起义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黄巢起义

    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李自成起义

    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以下是中国传统医学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B、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C、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D、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一:“汉承秦制”主要包括两项:一是职官制度采用了秦制。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在皇帝以下又同样设置了十二个主要朝臣,这些朝臣的职掌也与秦制相同。二是同样实行郡县制,作为全国基本的政区体制。但在汉初,还有势力很大的封国。此外,汉初政治与秦又有根本性的不同,刘邦把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作为施政的指导方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朝“执大政”的宰相为中书、门下、尚书省之长官、副长官或其他高官。决策与行政权责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有明确分工。这样可以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在治理上理而不乱,既加强了皇权,又可以在皇权削弱时维持国家治理的正常运转,以求王朝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郑学檬《国家的统一与治理》

    材料三: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 1161-1189年),是金朝统治的鼎盛时期。《金史•世宗纪》记述“(金世宗)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刑或十七人或二十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依据材料一,写出汉初政治与秦朝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中央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该中央机构的作用。
    (3)、 依据材料三,概括金朝统治达到鼎盛的因素。
  • 22.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成就斐然。 

    材料一:古代农业发展情况简记

    编号

    时期

    简记

    战国

    修建都江堰工程

    汉初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朝

    推广播种工具汉代耧车

    曹魏

    马钧改进翻车

    南北朝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唐朝

    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筒车

    宋朝

    推广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宋朝

    广泛使用拔秧工具秧马

    明朝

    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明朝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清初

    颁发开荒执照,推行垦荒政策

    清朝

    对黄河、淮河进行治理,修建大量堤坝、渠堰、海塘

    材料二:北宋前期出现于四川的交子最初并不是纸币,只是一种取款凭证。由于交子铺户恪守信用,存款客商随到随取,交子声誉鹊起。商人之间的大额贸易,为了避免低值铸币搬运不便的麻烦,用交子支付货款的事常有发生,出现了“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贯”的情况。天圣元年( 1023年),宋廷决定由政府来发行“官交子”,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机构“益州交子务”。这时交子才正式具有政府承认和保护的偿付功能,交子的货币化行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1)、 仿照示例,任选两个及以上的序号进行组合,结合其对应的内容,概括一个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示例:组合:② ⑪

    因素:中国古代政府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交子成为纸币的历史条件。
    (3)、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大都市的发展,时人的文艺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不同大都市的风貌。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文艺作品

    体裁

    描绘的大都市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白居易)

    诗词

    长安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绘画

    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

    诗词

    ②   

    “汗八里城(意大汗之城)……世界诸城无能与比。”(《马可•波罗行纪》)

    游记

    ③    

    《皇都积胜图》(明)

    绘画

    北京

  • 23.  书籍的发展映射出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汉武帝时,儒家“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占据了博士官学的全部位置。为保持儒学在教育上的垄断地位,汉儒对其他学术和技艺予以贬低和排斥。汉元帝时,明确表示只有“五经”才是“正术”,其他学术则为不足以留意的“小辩”“小道”。终汉一代,“五经”及相关传记(广义上还包括《论语》《孝经》)成为官立太学的唯一教材。 

    ——摘编自施克灿《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的嬗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到了唐宋时期,中国传统书房的范式确立和发展起来。随着①相关技术的进步,书籍生产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文人有书读;随着②选官制度创新与发展,读书考官成为文人晋升阶梯,文人要读书。著书立说者越来越多,有书才有书房,书房逐渐普及起来。 

    ——摘编自张小李《书房简史》

    材料三:

    线装也称古线装,这种装帧形式于明清时期定型,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史上是集大成者。线装书将零散页张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连接多用棉线,前后各加上一个封面,并留有包角防止磨损,这不仅便于翻阅,不易破散,而且坚固实用。此外,线装书栏线整齐外露,并配有签条、书根字和各式样的函套,给人以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的感觉。
    ——摘编自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话》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 结合所学,分别写出材料二中①、②处对应的史实。 
    (3)、 依据材料三,写出线装书的优点。
  • 24.  文物上的文字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开元通宝

    贞观宝钱

    唐朝货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始铸造,其文字为隶书汉字。

    西夏货币,正面铸楷书西夏文字,铸造于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年间(1101-1113年)。

    材料二:   

    元朝宣政院印

    清朝达赖金印和班禅金印

    元朝宣政院印文为八思巴文。元朝创制八思巴文,作为一种统一的书面形式,译写蒙古、汉、藏、维吾尔等民族的文字。

    清政府颁赐给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印文均由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组成。

    材料三: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命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天安门的名称,与《尚书》之“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密切相关。“天安”是指帝王敬重上天,敬重自然,才能巩固统治。再如故宫前朝三大殿之太和殿、保和殿的名称,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其中,“大”表示“太”的意思,“太和”寓意宇宙间万事万物和谐而统一,“保和”的意思就是神志专一,以保持万物和谐。中和殿之“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即勉励皇帝办事不偏不倚,遵守中庸之道。
    ——摘编自周乾《北京中轴线的布局智慧与文化之美》      
    (1)、 依据材料一,比较贞观宝钱与开元通宝的相同之处。试说明贞观宝钱反映出的西夏政权的发展情况。
    (2)、 写出材料二所示元、清两朝中央政府共同管辖的地区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朝印文信息体现出的民族关系发展趋势。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北京中轴线建筑命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