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唐朝实行的赋役制度有(  )

    ①租庸调制②一条鞭法③两税法④摊丁入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能反映战国至唐朝税制变化特征的是( )
    A、君主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征税的标准由财产转为人丁 C、社会底层成员的税负日趋严重 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趋松弛
  • 3. 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有关近现代中国海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C、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关税自主 D、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 4.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资产少则其税少,资产多则其税多。”材料中的赋税制度( )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是均田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C、改变了战国以来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 D、消除了封建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 5. 唐代时,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瓦解,租庸调征收在国家税收总量中的比例趋于下降,地税、户税和附加税的比例逐步提高。这种变化(    )
    A、为两税法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B、反映出政府财政困难 C、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 D、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 6. 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叫“匠户”。唐代工匠要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宋代时匠户被宫府强制役使,元代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匠籍”,明代时匠户要到官府轮班服役,清朝顺治年间废除“匠籍”。元代时编入“匠籍”的工匠(   )
    A、可以改变户籍并且能够自由流动 B、在轮班服役之外可以自由经营 C、只能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做工 D、必须世代相袭且不得脱籍改业
  • 7. 中国人口在不到30年间突破亿,并在近百年时间里达到4.1亿的主要因素(  )
    A、高产新物种引入 B、施行“摊丁入亩” C、手工业迅猛发展 D、施行“一条鞭法”
  • 8.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人身的控制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解决了人多与地少的矛盾 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 9. 洪亮吉(1746-1809)在《意言·生计篇》中说,50年前,米六七钱一升。布三四十钱一丈……一人劳力足可养活十人,今农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商贾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且开米钱须三四十。丈布钱须一二百……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各昂其价以出市。据此可知( )
    A、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B、赋税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C、户口激增影响人民生活 D、社会安宁减轻民众负担
  • 10. 如表所示为一条鞭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一条鞭法( )                                                                                                                                    

     

    做法

    意图

    核心

    措施

    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积

    使税赋相对均平

    统一赋役,限制苛扰

    使税赋趋于稳定

    计亩征银,官收官解

    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A、是土地所有制度的变更 B、是国家财政政策的优化 C、其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 D、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转型
  •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恢复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据此可知海关关税改革(    )
    A、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B、适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 C、为保护国内的生产行业而施行 D、初步统一.了全国的关税制度
  • 12. 《明史·食货志一》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以交赋,粮一万石的区域为一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据此可知,明代绘制鱼鳞图册旨在( )
    A、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为国家征收田赋提供依据 C、解决明朝初年流民问题 D、记录地主兼并土地的数量
  • 13. 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征收,此后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来征收。据此可知,地丁银的推行( )
    A、推动手工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杜绝了苛捐杂税的盘剥 C、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D、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繁荣
  • 14. 下图为武则天大足元年(710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的一段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A、均田制遭到了破坏 B、赋税制度的变革效果显著 C、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D、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严格
  • 15. 下表内容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湖北汉阳府部分赋役折银类目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赋役种类

    实物

    折银/两

    折银比率/%

    北绢

    592匹

    533

    100

    南农桑绢

    96匹

    82

    100

    银差银

    1890

    100

    力差银

    1793

    100

    A、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 B、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C、农民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D、国家财政主要依靠南方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材料二:唐初赋敛之 法日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宗法制

    示例: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以周公为代表的执政者推行的一项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有利于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材料三: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请参考材料二,模仿所给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 17. 【土地清查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南宋时期已有鱼鳞图册。顾炎武称赞道:“人虽变迁不一,田则一定不移,是之谓以田为母,以人为子,子依乎母,而的的可据,纵欲诡寄埋没,而不可得也。此鱼鳞图之制然也。”通过鱼鳞图,政府能较为有效地掌握土地流动和人户占有的状况。不过鱼鳞图的局限性亦不容忽视。历史上每一次攒造的鱼鳞图册都只是某一时间点土地田产状况的静态记录,而实际上田产随着日常土地交易不断在发生变化。土地登记信息的变动,致使原有鱼鳞图需要重新绘制。官府赋予相关田块新的登记编号,结果编号数字越来越大。除编号外,土名、亩步、四至、田税等信息也需一同调整。

    ——摘编自戴建国《南宋中后期的土地清查和地籍攒造》

    材料二:鱼鳞总图是总括土地丘块的地形图,史籍一般称“鱼鳞图”。鱼鳞分图绘制独立地块的地形。鱼鳞图册分为总图和分图是今人所创概念体系,史籍未见“鱼鳞总图”和“鱼鳞分图”之名。王毓铨等人指出,“鱼鳞图册”乃鱼鳞总图和清册的统称”。“清册”即装订成册的鱼鳞分图,登记业户独立的土地丘块。

          

    ——摘编自汪庆元《明清鱼鳞总图汇考——以徽州鱼鳞图册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鱼鳞图册存在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绘制鱼鳞总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