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年八年级学业考试一模地理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基本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不同季节升降旗的时间不同。每天的天安门广场,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甚至是下冰雹,我们的国旗护卫队战士每天早晨都要雷打不动的升降国旗。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冰雹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本周,从周一到周末,这段时间内,所处图1中的位置及本地区的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是( )
    A、甲,白天逐渐变长 B、乙,白天先变长后变短 C、丙,黑夜逐渐变长 D、丁,黑夜先变长后变短
    (3)、造成地球表面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运动 B、月亮的绕地运动 C、地球距离太阳距离的变化 D、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4)、地球表面昼夜长短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表现为( )

    ①开关灯的时长不同,影响耗能    ②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不同,影响着装    ③每天日出与日落的时间不同,影响作息    ④数字地图的更新速度不同,影响导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 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雅加达时间2023年4月25日3时(北京时间4时),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西北177公里处发生7.3级地震。此前,印度尼西亚及其周边海域也曾多次发生较大地震。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统计资料表明,地震在大范围空间和较长时间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这一点,板块学说可以做出合理解释,其中,能够说明地震发生的空间规律的观点是( )

    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        ②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③板块内部一般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主要因为其处于( )
    A、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 3.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于2023年4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遗址公园内主要有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白浮泉是元代白浮瓮山河(白浮泉至瓮山泊)引水工程的源头,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是从元朝定都大都开始的。为了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将白浮泉作为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修建了白浮瓮山河,并汇集西山诸泉至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今什刹海),衔接通惠河,解决元大都漕运水源问题。

    (1)、从北京的地势特征分析,白浮瓮山河至通惠河( )
    A、需要开凿隧道贯通 B、流向自东向西 C、流速湍急不能行船 D、河水能够自流
    (2)、从白浮泉至瓮山泊修建运河过程中,没有走直线(图中的虚线),可能的原因是( )

    ①直线中部海拔低、两侧高,水不能自流②走直线需穿越大山,修建难度大

    ③直线路径需通过人口密集区,需要资金量大④如果走直线,失去了沿途汇集山泉补水的可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白浮瓮山河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毁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今天的昆明湖(元·瓮山泊)与万寿山(元·翁山)共同构成颐和园的园林美景,它与大运河等诸多遗产一起,体现出了北京的( )
    A、全国政治中心职能 B、国际交往中心职能 C、科技创新中心职能 D、文化中心职能
    (5)、具有800余年建都史的北京,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呈现出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等问题。为此,《北京城市规划(2016-2035)》提出了围绕首都的功能定位,在北京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方案。结合北京出现的城市问题及北京的首都职能,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是( )

    ①疏解非首都功能    ②生态涵养    ③人口转移    ④工业新城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4. 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自然环境具有其特殊性,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轮廓特点及地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非洲总体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 )
    A、由中部地区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少 B、由南北两侧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少 C、由北部地区向南部地区逐渐减少 D、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少
    (2)、若把非洲大体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洲北部地区,南北降水多中部少 B、非洲中部地区,东部降水多西部少 C、非洲南部地区,西部降水多东部少 D、非洲的北部与南部降水特征相似
    (3)、从纬度位置看,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 5.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植物工厂助力水稻生长”从插秧到收获只需60天左右,比常规周期缩短一半。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中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②气候复杂多样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气候类型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秦岭—淮河作为两种气候区的分界线,具体表现为( )

    ①一月平均0℃等温线的界线    ②夏季风影响范围的界线

    ③800mm等降水量的界线    ④寒潮影响范围的界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气候具有特殊性,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高 B、距离海洋远 C、平均海拔高 D、受夏季风影响小
    (4)、在我国,总体上最适宜种植水稻的气候区为( )
    A、高原高山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与热带季风气候
    (5)、材料中提到“植物工厂助力水稻生长”,从插秧到收获只需60天左右,比常规周期缩短一半。充分体现( )
    A、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促进作用 B、农业生产不再需要自然条件 C、市场因素是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 D、“植物工厂”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
  • 6. 河北省涉县地处太行山深处,是野生连翘的主要生长区。“涉县连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涉县以连翘为原料的中成药开始大量出口到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并在多个国家获得上市许可,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涉县的地形特征为( )
    A、平原、丘陵为主,东高西低 B、高原、丘陵为主,南高北低 C、山地、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 D、平原、盆地为主,西南高东北低
    (2)、连翘是一种落叶灌木。早春先叶开花,花黄色,花期3-4月。开花时节,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连翘喜光,耐贫瘠或耐早,适宜在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生长。读图可知,野生连翘大多分布在( )
    A、海拔700米及以上的阳坡地区 B、海拔600米及以下的山麓地带 C、河谷沿岸地带 D、铁路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
    (3)、野生连翘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对涉县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影响表现为( )

    ①扩大连翘种植面积,可增加农民收入②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可增加产值提高财政收入

    ③利用其生产的工业产品出口,可扩大生产增加就业④连翘的大量种植,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蓝藻是远古时期生活在海洋的一种生物,是靠光合作用自养的。地层中,叠层石(化石)的形成与蓝藻生物活动有关。在深海区,由于缺少光照,蓝藻不能生存,此时形成的地层中不会有叠层石;在较浅海域,因有部分光照到达,此时形成的地层中会有叠层石,但体型较小;在浅海环境,因光照充足,蓝藻生长条件较好,此时形成的地层中有叠层石且体型较大;当海底露出水面后(陆地环境),蓝藻也不能生长,后期此时段的地层中没有叠层石但会有风化壳。依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是北京西山太子墓附近地层的变化情况。此段地层反映本地区( )
    A、出现过由陆地到浅海再到深海的变化过程 B、当时一直为陆地环境 C、出现过由深海到浅海再到陆地的变化过程 D、当时一直为海洋环境
    (2)、如果你在地理野外观察中,发现了“甲→乙→甲”这样一段顺序地层,由此推断这里出现过( )
    A、由浅海到陆地又到浅海的过程 B、由陆地到浅海再到深海的过程 C、由深海到浅海再到深海的过程 D、由陆地到浅海再到陆地的过程
    (3)、基于以上事实和分析,表明( )
    A、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最大 B、地球表面的陆地形态,自形成以来一直如此 C、地球表面的海陆形态与地球运动状态有关 D、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 8. 我国的黄土高原具有怎样的自然地理特点?对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延安气候资料(气温单位:℃,降水量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5

    -0.5

    7

    13.5

    18.5

    22.5

    24

    22.5

    17

    11.5

    4

    -3

    降水

     

    3.4

    4.9

    17.7

    25.6

    43.5

    69.3

    104.1

    121.8

    73.9

    35

    12.9

    2.5

    (1)、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以西,以北,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势特征为 , 沿着黄河及其支流,分布着面积不等的谷地和盆地。
    (2)、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特点为夏季 , 冬季(地形)是黄土高原重要农业产区。
    (3)、从兰州—陕县等城市水文观测资料可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地形区),大大增加了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水量),给防洪带来困难。
    (4)、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是资源储量巨大,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长庆的天然气除向(方向)输往西安外,还大量输往我国的东部地区。
    (5)、任选一个矿产资源,简要说出其对本地区及其他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 9. 同为世界上的独立国家,为什么日本与蒙古在人文特点上有很大不同?与其各自国家的自然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蒙古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40万,国内生产总值约157亿美元。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北至南大体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部分大矿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哈拉霍格,是蒙古国的美味食物,是一种用特殊的金属锅烹制成的羊肉菜肴。

    材料二:日本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人口约1.25亿,国内生产总值约4.2万亿美元。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日本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年降水量较大。日本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日本重视社会教育,每年的科研经费数额巨大,日本工业发达。

    (1)、与日本相比,蒙古在人口密度方面,是一个的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是一个国家。结合教育、科技发展状况,蒙古是一个(发达/发展中)国家。
    (2)、从蒙古的自然条件分析,蒙古传统的农业部门为 , 并深刻影响蒙古的加工业和生活必需品的原料来源;工业主要以(加工业/采矿业)为主,生产的产品以陆路交通直接出口到的国家主要为等。
    (3)、与蒙古国相比,日本的农业生产部门主要为 , 你的依据是日本若发展工业,其原料来源主要靠;从日本工业分布图可知,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地区,推测原因,可能是(选择填空)。

    A.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B.有利于获取丰富的水资源

    (4)、与蒙古国相比,日本的传统美食是“寿司”,是用米饭、生鱼和酱汁制成的食品。简述日本传统美食区别于蒙古传统美食的原因。
    (5)、蒙古与日本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各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请描述出蒙古与日本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的不同。
  • 10. 一条气候分界线,为何决定了秦长城的走向?今天的环县又有怎样的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环县是中原王朝与塞北游牧部落竞相争夺的区域,秦长城即位于环县古城的北部。在古代,从环县出发一路南下,就能抵达秦、西汉、隋、唐等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关中平原。

    (1)、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的黄土高原区,东北、西面分别与(省区)接壤,从地图上看,环县距离西安仅约千米。
    (2)、观察战国秦长城的走向,基本与(气候分界线)重合。从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看,环县是一个半(农业部门)的地区,其分界线大体从环县的部穿过。结合地形特征,环县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秦汉时期的中原王朝,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环县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为
    (3)、上世纪九十年代,青铜峡的黄河流水被引入环县,环县种植了多达1000多平方千米的紫花苜蓿,打造出国内少见的人造草场。紫花苜蓿收割后很容易变干,不发霉、营养成分高。简要分析将黄河水引入环县对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意义。
    (4)、环县古城是一座多朝代地层叠加的古城池,当地有这样一句民谣,“环县城套城,从秦修到明”,一千多年来,环县古城始终在原址上重建。

    结合前面资料,简要说出环县古城历朝在原址上兴建的原因。

    (5)、简要描述自秦代以来环县城区的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