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良渚文明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B、良渚先民已经有复杂宗教信仰 C、良渚古城分区明确、规模宏大 D、良渚文明体现出明显阶级分化
  • 2.  以下是汉字“兔”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 )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 C、成为专门书法艺术 D、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 3.  下列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相关的史实有( )

    ①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②诸侯之间互相争斗 

    ③商鞅变法

    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以下是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实行的某项治国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秦始皇

    汉武帝

    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有利于对经济的管理 B、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C、有助于思想文化传播 D、打击了匈奴族的势力
  • 5.  有学者指出某人才选拔制度的好处是:国家通过考试选用有为的青年,不管其出身支何,只看其专研学问的结果,驱使他们奋进。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6.  如表是《西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该表可用于研究( )                                                                                                                                                            

    地域年代

    西汉元始二年(2年)

    晋太康元年(280年)

    唐元宝元年(742年)

    宋元丰三年(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繁荣开放的时代风貌 C、割据势力膨胀危害 D、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 7.  以下史料能反映元朝地方管理制度的是( )
    A、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始置诸州通判……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C、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D、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
  • 8.  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面示意图①处对应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澎湖巡检司
  • 9.  如图是某学生整理的历史人物卡。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类别1:鉴真、____、郑和
    类别2:贾思勰、毕昇、____
    类别3:唐太宗、元世祖、康熙帝

    A、张骞,司马迁 B、玄奘,李时珍 C、文成公主, 郑成功 D、玄奘 ,曹雪芹
  • 10.  如图是中国近代化示意图。图中序号处分别是​( ) 

    A、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戊戌变法 B、①戊戌变法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C、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④辛亥革命 D、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11.  如图是某校“红五月”艺术节歌单(部分)。该歌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涵是( )                                                                        

    《十送红军》

    《四渡赤水出奇兵》

    《到吴起镇》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D、跨越国界、追求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 12.  1953年,新中国在工业化建设和独立自主外交上都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这主要分别归功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完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实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三大改造的完成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3.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其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由此在全国逐步推行(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4.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举行第一次会谈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晤

    2023年,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军队现代化改革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科技文化的成就
  • 15.  这场革命之后,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场革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 16.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漫画大赛获奖作品——《分赃凡尔赛》(改绘)。该漫画反映出​( )                                 

    A、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关系被重新调整 B、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彻底得到解决 C、中国利益再次被帝国主义国家损害 D、惩罚削弱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 17.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为了恢复国民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开始实施新的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 18.  如图是某同学在初三复习课上做的学习笔记(部分)。该图①②处可填​( )

    A、①国家干预②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①国家干预②诺曼底登陆 C、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加剧②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加剧②诺曼底登陆
  • 19.  下面两幅柱状图说明( ) 

    A、冷战时期美苏处于各阵营首脑地位 B、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20.  下列邮票反映的主题是( )

    A、早期殖民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亚非国家的新发展

二、材料分析图,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1.  服饰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 

    材料一: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

    马王堆汉墓曲裾素纱单衣
    在中间小孔插一个杆,利用纺轮的旋转把纤维拧在一起,并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纤维合成多股的更结实的“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捻线工具 图中人物的穿着均是峨冠博带(高帽子和宽衣带,古代儒生和士大夫的装束),这和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 西汉早期,衣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衣袖口和衣襟边缘,衣重才48克

    材料二:(隋炀帝)文武官等皆戎衣,……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隋书•礼仪志》

    (唐高祖)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旧唐书•舆服》

    材料三: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制作西式服装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 

    ——摘编自竺小思《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1)、将材料一中的图片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  →   → (写序号)任选一项,说出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示例除外) 

    示例:①说明半坡人会使用工具捻线,折射出原始纺织业逐渐产生。 

    (2)、 依据材料二,写出隋唐时期对黄色服饰的规定变化。结合所学,说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 22.  党的会议见证百年党史。

    时间

    会议

    内容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 ( ) 

    1927年

    八七会议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35年

    遵义会议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

    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② ( )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③ ( )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④( ) 

    200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将以下内容填入大事年表恰当位置。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议,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3.  人类历史在横纵交织中发展。

    材料一:目录(节选)

    导论各种网络与历史

    第一章人类的成长岁月

    ……

    第三章旧大陆的各种网络和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200年)

    ……

    第五章不断密集化的网络(1000-1500年)第六章世界性网络的编织(1450-1800年)
    ……

    第八章世界性网络的张力(1890年以来的世界)

    第九章宏大图景与未来展望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注释:网络是指各地区、各文明彼此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的人类历史

    材料二:工业文明发展示意图 

    历史资料卡
    ①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
    ②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驾驶飞机升空
    ③国家博物馆网络展厅开设“隻(zhi,单独的;极少的)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

    材料三:                                                                                                                                               

    时间

    新闻报道

    1997年5月29日

    中国政府决定原则上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并将在适当时候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军事观察员、后勤保障分队

    2015年12月12日

    为应对气候变化,197个国家在巴黎召开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通过了《巴黎协定》

    2023年3月15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

    2023年3月31日

    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全线铺轨完成,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出第三章可能涉及的一个史实。说出促使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2)、选取历史资料卡中的序号,结合所学,将材料二填写完整。从②③中任选其一说明填写理由。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 24.  北京文化•图书典藏
    (1)、材料一:
    名称 简介
    皇史宬 为明清两代的国家档案存放处。收藏明清皇族的玉牒、皇帝实录、圣训、印信等:另贮《大清会典》等古籍
    共读楼 为私家藏书楼,共藏书有3200余种,25000余卷,书法名帖430余册。图书中既有满文也有汉文图书,多为一些常见而又实用的书籍。光绪七年(1881年)对公众开放,编著有详细的《共读楼书目》,后附12条“共读楼条约”,详细说明了图书管理与借阅规程
    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书籍典藏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2)、材料二:1917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书147170册,西文8350册。1918年1月李大钊就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大量采购书刊,订购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书籍多达40余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到1923年,藏书已达184008册,西文26356册,这几年,图书馆藏书年均增长一万册左右,适应了学校学术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谷俊松《近代国立大学图书馆功能演变研究(1898-1949)》

    依据材料二,说出李大钊任期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变化。结合所学,从社会和个人角度分析该变化发生的原因。 
    (3)、

    材料三:2015年以来,北京全市已拥有2076家实体书店,在全国位列第一。这些自带书香气息、优秀文化气质的实体书店就开在北京普通居民住宅或工作场所周边,让城市创意和人文艺术无处不在。 

    ——摘编自北京日报《北京实体书店多元发展浸润人心》

    依据材料三,概括北京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