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诸侯争霸局面 B、社会动荡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竞相改革的局面
  • 2. “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导致风雨大作,难辨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了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对于以上文字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文字描述的是阪泉大战 B、战争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C、以上文字描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情景 D、战争阻碍了华夏族的形成
  •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等。这说明甲骨文( )
    A、反映了书法发展历程 B、反映了汉字演变进程 C、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D、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 4. 某校研学活动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所在地参观,他们要(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
  • 5. 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 6.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楚汉之争
  • 7.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 )
    A、齐桓公成为霸主 B、商鞅推行新法 C、秦完成统一大业 D、夏朝巩固统治
  • 8. 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9. 春秋后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 10.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以捕鱼狩猎为生 D、懂得人工种植水稻
  • 11.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对史前时期的一次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B、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D、北京人的外貌全是靠我们的想象和猜测
  • 12. 考古学者在元谋人遗址中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据此推断,元谋人掌握的技能有( )
    A、制作工具,使用火 B、缝制衣服,会捕鱼 C、种植粟,制作彩陶 D、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 13.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经研究证实,在河南省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丝织物距今5300至5500年,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这表明(  )
    A、螺祖会缫丝纺织的传说被证实 B、当时已掌握缫丝纺织技术 C、缫丝纺织技术最早出现在中国 D、中原地区是缫丝纺织中心
  • 14.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 15. 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里,常年展示着一件“国之重器”——宜侯夨簋(如图),年代为距今3 000多年的西周初期,它的出土在中国青铜器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它镌刻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康王分封夨为宜侯。下列哪项是宜侯不需要向康王尽的义务( )

     

    A、镇守疆土 B、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 C、服从周王调遣参加作战 D、参加周王举行的考试
  • 16. “秦国之强,起于献公而成于孝公……孝公之立,在公元前361年,是进入战国的一百二十年了。”认为秦国之强成于孝公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入战国,秦即最强 B、秦献公时奠定的基础 C、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D、秦孝公时统一了六国
  • 17. 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于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助天子,“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B、破坏了分封制度的原则 C、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 18. 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 19. 假如要在西江苗寨上演一场“武林春秋”争霸赛,展现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在这场演出中,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不能出场(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周厉王
  • 20.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郑国渠 B、三峡 C、灵渠 D、都江堰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何重要地位?图三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 
    (2)、这三位人物的共同点有哪些呢? 
    (3)、当时实行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图三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 22.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 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时期内容 

     

     春秋及以前 

     

     战国 

     

     治理国家 

     

     分权治理 

     

     ① 

     

     官员产生 

     

     贵族世袭 

     

     ② 

     

     地方管理 

     

     分封诸侯 

     

     ③设置郡县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 23.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卿。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该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4)、材料四,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