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I
-
1. 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 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 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2. 春秋战国时期,养土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导致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3. 唐代中枢机构运行状况与前代有所不同,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中央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中枢对皇权具制约性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论证其观点的是( )
①北宋的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②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③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最多时均超过百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清朝前期,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据此可推断出( )A、清朝前期农业普遍集中经营 B、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清朝前期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D、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6. 明朝中期的一位思想家,把“人欲”看做“天理”的对立物,认为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昏蔽”,只要人们体会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成为“圣人”。上述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王守仁 C、王夫之 D、黄宗羲7.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8. 近代中国某文件指出,“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这一文件( )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B、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 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9.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中共十九大,先后制定、修正过19次党章。修改党章既是对党章本身的重大丰富,也是对时代发展最强音的敏锐把握。下列对历次制定、修改党章的情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一大党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 B、中共七大党章规定我党任务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C、中共八大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共十九大党章10. 5-15世纪的中古时期,在亚欧大陆上有一个国家,一度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其政治和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如所用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据此可知,这个“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基辅罗斯 D、奥斯曼帝国11. 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12. 人文主义者编写通俗的小册子向社会各界宣传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用戏剧、雕刻、绘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人性美与自然美;开办各级各类学校,讲授非基督教的古典学问,以新型的教学方式传授时代精神。这说明文艺复兴( )A、主要目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很大程度上具有世俗性与大众性 C、取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 D、旨在帮助欧洲民众摆脱教会管控13.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反映的“模式”带来的影响是( )A、推动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B、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D、迅速实现了工业化14. 论及二战后某国际组织,有学者评述说:“它试图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性力量之间形成第三种非集团性的国际政治力量,并通过集体的努力制衡两极,在两极格局中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这一国际组织( )①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奉行不结盟和非集团化的独立自主原则
③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合作组织
④对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造成有力冲击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 C、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16. 以下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著名演讲,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罗斯福第一次就任美国总统的演说——唤起民众的信心
②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演讲——受阅后军队直接开赴前线
③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就职演说——放弃绥靖政策坚持抵抗
④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二、选择题II
-
17.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18. 中世纪后期英国农村的地租长期稳定的时间里保持基本不变。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地租与土地产值之比,由最初的1,3发展到1:5甚至1:8。不论对农民还是领主,地租都逐渐成为无足轻重的部分。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 B、直接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瓦解 C、造成了广大农民的普遍贫困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9. 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据此可知,西汉太学( )A、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 B、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 C、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 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20. 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 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1. 《宋神宗实录》初编于哲宗元祐年间,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光《日记》;绍圣年间哲宗亲政,又以王安石《日录》为依据重新编修;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又因所谓神宗末年的“宜仁谤史”涉及孟太后及高宗继位正当性的书写问题,再次重修。这种现象表明( )A、实录作为信史记述非常审慎 B、历史叙述随研究深入更完善 C、历史记述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D、原始史料能准确地再现历史22.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 B、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 C、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 D、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
三、非选择题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歌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捐二丈,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捐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也叫作“输庸代役”。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均田制度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度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形成的标志,列出唐朝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制实施的目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并简述其影响。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材料一揭示的是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作用。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