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3年初中历史毕业生适应性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周口店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朴树籽,树籽的外皮已不见,硬壳和果肉被烧成白色。据此考古资料可知,北京人( ) 
    A、过着群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掌握农耕技术 D、已懂得使用火
  • 2. 如题2图所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区而居、作坊集中、区外设墙的多网格式布局。这反映了当时( )

     

    A、平民生活富足 B、城市具有规划性 C、都城商铺林立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3. 春秋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的国君认识到“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千方百计地招揽人才。这一做法 ( ) 
    A、壮大了天子实力 B、阻碍了百家争鸣 C、推动了社会变革 D、确保了长治久安
  • 4. 秦代追求大一统的治理思想,通过政治制度建设以求实现“地无四方,民无异国”。为达到这一目的,秦朝 ( ) 
    A、强征赋税 B、统一文字 C、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
  • 5. “秦朝统治思想的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逼迫汉朝建国之初的思想家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进行新的抉择。”“新的抉择”是指 ( )
    A、实行休养生息 B、建立中央集权 C、提倡独尊儒术 D、推行文化专制
  • 6. 司马迁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他撰写的不朽巨著是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本草纲目》
  • 7.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所制器物加工精细,可与金、银器相媲美,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此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权分立的加剧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农业技术的进步
  • 8. 下图为唐代“论语玉烛”酒筹筒,是宴席上饮酒助兴的用具,筒里放有50根用于确定饮酒对象、方法、数量的筹签,签上镌刻着《论语》语句。这表明唐朝( ) 
    A、律令体制严格 B、娱乐生活文雅 C、国家繁荣富庶 D、社会风气开放
  • 9. 唐朝长安城规划整齐有序,反映了皇帝权威。而宋朝的东京城,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土地如何使用,商铺取代了城墙围起来的住宅区。这种变化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C、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D、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 10. 朱元璋曾明确提出:“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由此可见,朱元璋 ( )
    A、极力强化皇权 B、聚焦社会民生 C、重视法制建设 D、关注监察制度
  • 11. 有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使清朝对疆域、边界的认识从漫无边际的“天下”向近代国界观念转变,此后还划定了与藩属国朝鲜的边界。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 ) 
    A、华夷观念逐步消亡 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C、疆域领土不断缩小 D、国家主权意识萌发
  • 12. 1862年,据怡和洋行负责人格林报告,太平天国攻克宁波后,禁止从宁波运鸦片入内地。宁波一位外国商人抱怨:“过去两周,一箱鸦片都没有卖出去”。这表明 ( ) 
    A、鸦片输入的数量减少 B、太平天国有朴素爱国意识 C、英国未达成侵华目的 D、晚清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13. 1899年,开平煤矿的年产量已达到75万吨以上,成为重要的原煤供应基地,煤炭不仅供应国家民生,而且供给北洋舰队。由此可见,开平煤矿( ) 
    A、是近代最早的民用企业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解决了军事企业资金问题
  • 1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er”翻译为“外夷”;1908年《英华大辞典》将其翻译为“外国人、客民、侨民”。这一变化反映了晚清时期,国人 ( ) 
    A、变法图强意愿增强 B、逐渐具有国际视野 C、外语水平快速提升 D、普遍认可中体西用
  • 15. 下图为1917年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北大”二字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寓意“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与这一寓意密切相关的是 ( )

    A、维新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 16. 据湘赣根据地1932年9月统计,中共党员中贫农、中农占74.43%,针对这种状况,党组织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读物,举办政治讨论会等培训。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 ( ) 
    A、提高农民学历水平 B、加速国共合作到来 C、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D、加强党内政治建设
  • 17. 题17图是1938年发表在《抗战漫画》上的漫画,中间是日本军人,周围是手持不同武器的国民党军人、八路军战士和普通民兵。该漫画旨在 ( )
    A、歌颂全民族抗战 B、赞扬抗日游击战 C、揭露日军的残暴 D、庆祝抗战的胜利
  • 18. 在1945年8月,国共两党进行了主要议题为“政府组织形式、政治体制、政府机构设置、军队调整和管理、土地改革等”的会谈。据此可知,会谈的主题是 ( ) 
    A、停止内战 B、相互监督 C、和平民主 D、民族自治
  • 19. 1972年开始,中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双方关系的变化也对世界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得益于当年( ) 
    A、基辛格访华 B、中美正式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中国重返联合国
  • 20. 题20图所示信息突出反映了我国 ( )

    A、民族复兴已经实现 B、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 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 21. 1987年6月,在台北市金华女中体育馆,一场以“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为主题的座谈会召开,到会者六七千人。这反映了( ) 
    A、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B、“九二共识”引起社会共鸣 C、民众打破两岸隔绝愿望强烈 D、“一国两制”首次成功实践
  • 22.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该学者旨在揭示罗马帝国 ( ) 
    A、隐含着分裂因素 B、与希腊的主要差异 C、对外扩张的原因 D、对欧洲的重大影响
  • 23. 12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颁发特许状:“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市民为法官”。与这一特许状颁布有关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西欧庄园兴起 C、租地农场衰落 D、西欧城市自治
  • 24. 有学者在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不是复古,而是新生,这里的古和新是“老树新芽”的关系。该学者描述的事件是 (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美国独立战争
  • 25. 法国大革命时期,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标准法语,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还建立了公立小学,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这些做法旨在 ( ) 
    A、宣扬君主的权威 B、培养革命军人 C、增强国家凝聚力 D、争取民族独立
  • 26. 工业革命开始后,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得益于 ( )
    A、珍妮机的发明 B、创立工厂制度 C、铁路时代到来 D、蒸汽机的改良
  • 27. 题27图是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1918年在法国西部战线生活了四个月后,完成的绘画《毒气战》。该作品体现了

     

    A、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B、凡尔登战役伤亡惨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D、美国反对战争的态度
  • 28. 二战期间,德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联合大罢工,抗议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不仅在工厂加强宣传活动,还深入到军队、监狱和集中营进行反战宣传。由此可见,德国共产党 ( ) 
    A、对推动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B、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C、成功阻止了希特勒的战争阴谋 D、遭到法西斯势力的极力打压
  • 29. 德国分裂后,在民主德国边境,中央情报局用热气球、风筝等工具散发大量由美国新闻署组织印刷的宣扬西方民主和社会生活,诋毁苏联共产主义的传单、小册子、画报等。美国这一行为( )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应对了华约的挑战 C、延续了马歇尔计划 D、体现了杜鲁门主义
  • 30. “网络把我们本来肉体直接感知意义上的那个“附近”,转化为一个数据化的“附近',好像一切东西没有距离了。”材料体现了当今世界的特征之一是 ( ) 
    A、世界多极化 B、文化多样化 C、社会信息化 D、区域集团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

  • 31. 时代特征是对某一段历史的整体概括,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特定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著作对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特征的描述

                                                                                                                                                                                                        

    书名

    关于该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走上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游彪《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

    在国力衰颓的阴影中,文化科技与商品经济发展

    并驾齐驱

    程郁、张和声《话说中国》

    文采与悲怆的交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中华文明的高峰

    李治安、杨印民《重建大一统》

    从华夏一统到华夷大一统

    题31-1表

    材料二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中特征描述最相符合的历史时期。
    (2)、从材料一中任选或自拟一则对这个时代特征的描述,并从材料二中选择对应的素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三个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2. 劳动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劳动者通过创造历史,实现人生价值和尊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曾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民主的精神······在教育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随着一战和经济危机的相继爆发,尤其是在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干型人才,生产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刘京京《民国时期中学生生活研究(1912-1937)》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部分劳动宣传画

                                                                                                                                   

    出版时间

    1940年

    1954年

    1980-1989年

    《努力织布坚持抗战》

    《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

    图一

    图二

    图三

    题32-1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标准

                                                                                                                          

    时期

    劳模评选标准

    1950年-1976年

    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

    人”王进喜等。

    1977年-1988年

    “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

    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

    1989年至今

    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评选。

    -整理自《劳模评选制度如何形成》《人民日报》(2021年5月1日)

    题32-2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劳动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宣传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有何共同点。
  • 33. 国际货币的流通及其地位演变,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80

    22

    18-20

    14.7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是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开始的时代,英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大的盛世。这个时期的辉煌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的工业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上。而且,只有通过庞大的海外贸易,这种领先地位才能转换为源源不断的黄金流入,使英国得以积累起雄厚的黄金储备。作为史上第一个被公认的“世界货币”,英镑的兴起和最终的国际化从不同的层面上能探觉出皇家海军的庇护。

    ——摘编自李云帆《英镑国际化背后的海洋霸权》

    材料三:欧元与人民币可能成为美元潜在竞争者,以往世界货币体系中无人可与美元争锋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向新的“一超两强”新体系嬗变。所谓“一超两强”,即美元一超,欧元、人民币两强的国际货币新体系。

    ——袁志刚、林燕芳《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拐点与中国战略选择》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属美洲白银的流动趋势,并分析流动产生的世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际货币流通和地位演变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