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开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 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 更有生命力。 D、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汪曾祺
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 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万里长征,
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
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
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
情弥切……
————西南联大校歌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 “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西边是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 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展夕,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
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惟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女生的衣着是比较整洁 的,上课时军阀商人家的小姐也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学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这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毯毯的“一口钟” (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伦。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跟着),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
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饵块。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二种,“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的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摘编自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中国作家》,有删改)
文本二:
国家兴难,哀鸿遍野,百无一用当真是书生吗? 是战在沙场,还是守在后方读书?一群书生几经犹豫挣扎,最终趋向理性。中华民族之存亡,在于文化是否存活。于是乎“读书”有了一股子卧薪尝胆的气概,联大学生们心中只有“担负起国家兴亡”的信念,风采奕奕唱着《毕业歌》: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掀起来了!8年时间仅仅只毕业三千余人,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 100 多位人文大师。虽处艰难年岁,这群师生却是从心底给出了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他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摘编自 《西南联大·最困难时,往往最心怀美好》)
文本三: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 “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在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我也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我写不出卡夫卡的《变形记》那样痛苦的作品,我认为中国也不具备产生那样作品的条件。
(摘编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呈现了西南联大周边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B、吴宓先生讲课,为学生“搬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吴先生的修养,而他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也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优雅的君子风范。
C、文章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衣着“残破”,而描写联大人读书的细节却不多,这正是为了表现联大人虽条件简陋却孜孜不倦做学问的志趣。 D、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重在表现西南联大的精神气质和自由与随性的学术氛围。(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即《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被贬为黄州刺史后写作的一篇小散文,抒发自己怅惘落寞却又不甘沉沦的心绪。 B、西南联大校歌里唱到,将举国栋梁之才移往艰苦偏远的边疆,将其保护起来免受日寇的摧残,这正是为了保全民族未来的希望。 C、闻一多先生是19 世纪中国爱国主义诗人,以《红烛》 《死水》 《女神》等诗集, 开代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响彻中华大地。 D、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是他创作的永恒主题。(3)、文本二中的“巨浪”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巨浪形成的原因。(4)、如欲以“朴素为文”为主题,为《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列出评论要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 , 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 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韩非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②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沁园春
南宋·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空馀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漂泊多年,经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感慨之意颇深。本词是作者一生行藏的概括总结,也是作者精神情感的记录与反省。 B、词人用“十年灯火”“四方奔走”,时空并举,讽刺了自己汲汲营营、“求利求名”的过往,自满于当下“穷吟诗句清”的生活。 C、下阕作者自我开解,借西汉司马相如临邛涤器和严光(字君平)成都卖卜的典故,认为人生际遇未到,分当如此,“何敢怨”隐含愤激自嘲之意。 D、末句“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劝自己放开怀抱品美酒赏美景,故作萧散,自我宽解,细品之下万千感慨余韵无限。
(2)、戴复古曾在《望江南》中说:“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评论家认为这句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其诗词创作的大致风貌。请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注:长庆4年,元稹为白居易编集,题为《白氏长庆集》,同时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元氏长庆集》,以此得名。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 , 完全无药可治。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吸烟等,_A 。此外,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的。“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癌”的说法有些耸人听闻,容易对人造成误导。不过,_B ,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①根据科学研究显示,②长期睡前玩手机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③导致视力大幅减少;④长期玩手机也会使睡眠质量下降,⑤手机屏幕的光亮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⑥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⑦而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大家还是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切莫沦为“手机控”。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熙凤)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 , 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 , 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常喧,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来了一重山坡儿,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见凤姐儿,笑道:“我们奶奶见二奶奶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凤姐儿说:“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滴滴、翩翩、慌慌张张”,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分号的理由。(3)、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使用了“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①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
②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