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八大题型汇总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或路线

  • 1. 下列描述不能确定具体位置的是( )
    A、某电影院6排7座 B、岳麓山北偏东40° C、劳动西路428号 D、北纬28°,东经112°
  • 2. 下列说法中:①座位是4排2号;②某城市在东经118°,北纬29°;③某校在文化路229号;④甲地距乙地3km.其中能确定位置的有.(填序号即可)
  • 3. 如图,围棋盘的方格内,白棋②的位置是(52) , 白棋④的位置是(46) , 那么黑棋①的位置应该表示为

  •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与y轴交于点M(05) , 顶点C(63) , 将一条长为2023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绳一端固定在点M处,从点M出发将细绳紧绕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则细绳的另一端到达的位置点N的坐标为

  • 5. 小明家住在湖光小区,下图是小明家附近地方的平面示意图,图中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其中第一中学的坐标为(44) , 康德乐的坐标为(12)

      

    (1)、请在图中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学管中心的坐标:
    (2)、若大世界的坐标为(35) , 请在坐标系中用点P表示它的位置;
    (3)、小明家从湖光小区搬家到府前官邸(23) , 请你用坐标描述平移的过程.

二、平面内坐标点的特征

  •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的位置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7. 已知p(a1a29)x轴负半轴上,则p点的坐标
  • 8. 点Q(q+2q5)y轴上,则点Q坐标为( )
    A、(20) B、(02) C、(70) D、(07)
  • 9. 已知点(32aa7)在第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该点的坐标是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3a42+a) , 解答下列各题:
    (1)、若点P在x轴上,求点P的坐标;
    (2)、若Q(58) , 且PQy轴,求点P的坐标;
    (3)、若点P在第二象限,且它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求a2023+2023的值.

三、由到坐标轴的距离确定点的坐标

  • 11. 第二象限的点Px轴距离为2,到y轴距离为3.则P点坐标为( )
    A、(23) B、(32) C、(23) D、(32)
  •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m2m1)在第四象限,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m的值为(    )
    A、1 B、1 C、2 D、1或5
  • 13. 已知点A(32)与点B(xy)在同一条平行y轴的直线上,且B点到x轴的矩离等于4 , 则B点的坐标是( )
    A、(34) B、(34)(34) C、(42) D、(42)(42)
  • 14. 已知点Ax轴下方,且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为
  • 15. 若点A(a-14)B(22a)到x轴的距离相等,则实数a的值为

四、由点的位置确定坐标系内字母的取值范围

  • 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m-3,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  )
    A、m<3 B、m>−1 C、−1<m<3 D、m≥0
  • 1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21)B(b0)C(4b0) , 其中点B在点C左侧.连接ABAC , 若在ABACBC所围成的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6,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1<b0 B、1b<0 C、0b<1 D、0<b1
  • 1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任意一点P(xy) ,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a=12x2b=12y+1 , 那么点M(ab)就是点P的“关联点”.

    例如,点P(62)的“关联点”是点M(12)

      

    (1)、点A(21)的“关联点”坐标是
    (2)、将点C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到点C' , 如果点C'与点C'的“关联点”互相重合,求点C的坐标;
    (3)、设点D(n2)的“关联点”为点D' , 连接DD' , 如果线段DD'y轴有公共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 19. 定义:已知平面上两点A(x1y1)B(x2y2) , 称d(AB)=|x1x2|+|y1y2|为A,B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例如点M(23)与点N(5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d(MN)=|25|+|32|=3+5=8 . 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1)B(10)

    (1)、d(AB)=
    (2)、过点B作直线l平行于y轴,求直线l上与点A的折线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
    (3)、已知点N(nn) , 且d(AN)<2 , 求n的取值范围;
    (4)、已知平面上点P与原点O的折线距离为3,即d(PO)=3 , 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围成的图形面积.
  • 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44)B(80)C(30)D(33)F(10)

      

    (1)、如果四边形DCFE是长方形,请画出该长方形,并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2)、将长方形DCFE向右平移t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D'C'F'E'

    ①当点E'落在线段AB上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

    ②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如果长方形D'C'F'E'和三角形AOB重叠区域(不含边界)内恰好有3个整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五、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 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P的坐标分别为(30)(02)(14) . 若ABPQ , 且AB=PQ , 则点Q的坐标是( )

       

    A、(26)(42) B、(26)(51) C、(42) D、(51)
  • 2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54)(30)(02)

    (1)、画出三角形ABC , 并求其面积;
    (2)、如图,A'B'C'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3)、已知点P(ab)ABC内的一点,则点P在A'B'C'内的对应点P'的坐标().

六、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探究型问题

  • 23. 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 , 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 , 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

  • 24. 教材在第七章复习题的“拓广探索”中,曾让同学们探索发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中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等于对应线段的两个端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的一半,例如:点A(13) , 点B(71) , 则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为(42) , 请利用以上结论解决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E(a+3a)F(ba+b+1)若线段EF的中点G恰好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是3 , 则ab=
  • 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 , 若点Q的坐标为(ax+yx+ay) , 其中a为常数,则称点Q是点P的“a级关联点”.
    (1)、已知点A(26)的“12级关联点”是点A1 , 则点A1的坐标为
    (2)、已知点M(m12m)的“3级关联点”N位于x轴上,求点N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存在点H , 使HMx轴,且HM=2 , 直接写出H点坐标.
  • 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

    例如: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21)C(23) , 则“水平底”a=4 , “铅垂高”h=5 , “矩面积”S=ah=20.

    (1)、若A(12)B(31)C(32) , 则“水平底”a= , “铅垂高”h= , “矩面积”S=
    (2)、若A(12)B(31)P(0n)的“矩面积”为20,求点P的坐标

七、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

  • 27. 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教学楼、旗杆、实验楼的坐标.

  • 28. 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Δ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24) , 顶点B的坐标为(54) , 顶点C的坐标为(41).

    (1)、求ΔABC的面积;
    (2)、若把Δ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ΔA'B'C' , 请画出ΔA'B'C'
    (3)、若点Py轴上,且ΔPA'B'的面积与ΔABC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 29.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格点三角形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03)

    ⑴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内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把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 , 请在图中画出A1B1C1 , 并写出A1B1C1的坐标;

    ⑶在图中存在点D,使CDABADBC , 直接写出D点坐标.

八、坐标系内求几何图形面积

  • 30. 如图是一个被抹去x轴、y轴及原点O的网格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三角形ABC的各顶点都在网格的格点上,已知点A(34)B(10)C(40)

      

    (1)、在图中画出被抹去的x轴、y轴及原点O;
    (2)、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1B1C1 , 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1B1C1 , 请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1B1C1 , 并写出三角形A1B1C1的三个顶点坐标;
    (3)、点P在y轴上,直接写出所有使得以点A1B1 , P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6的点P的坐标.
  • 31. 已知点A(12) , 点B(32)

    (1)、建立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标出点A , 点B
    (2)、点B向下平移2个单位到点C , 则点C的坐标是            ▲      
    (3)、求ABC的面积.
  • 32.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1)B(42)C(22)

      

    (1)、在网格中画出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2)、连接CB , 平移线段CB , 使点C移动到点A,得到线段AD

    ①画出线段AD

    ②连接ACDB , 求四边形ACBD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