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课时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记载:“王乍(作)三(师):左、中、右”“王其以众合右旅”。这些记述让我们得以了解( )
    A、商朝军队作战以车战为主 B、商王朝军队具有相当规模 C、商王朝军队兵器种类多样 D、商朝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
  • 2. 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有多种造字方法。根据以下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 3. 下图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此可知毛公鼎属于( )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 4.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年来,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有助于加深对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识。这说明考证历史真实性最有力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史料记载 C、文学作品 D、神话传说
  • 5. 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发布了重要考古成果,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中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型青铜面具等500余件文物,部分文物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极度相似,这些考古发现最能印证(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中华文明内涵丰富 C、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D、中华文明不断趋于统一
  • 6. 世界上的青铜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相比拟。它完全是手工制造,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它主要的原料是( ) 

    ①铜 ②铅 ③锡 ④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请问“问鼎中原”中“鼎”有什么意义( )。   
    A、吉祥美好 B、盛水器皿 C、显赫富贵 D、权力与地位
  • 8. 商周时期,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其目的是(  )
    A、记录历史 B、占卜吉凶 C、传达命令 D、礼仪教化
  •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二、填空题

  • 10. 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作工艺高超的和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
  • 11.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12.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材料二 在中国已发现的可以辨识的古代文字资料里,殷墟甲骨卜辞是年代最早的一批。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共计出土甲骨16万片以上,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有1500多字。

    (1)、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什么特点?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甲骨文可能记载着哪些内容?它的发现有什么突出历史地位?
    (3)、上述材料中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均属于实物史料,请你谈谈它们对历史研究和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