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表是史籍中关于商初大臣伊尹的记载,如表所示,据此能被认定的史实是( )
史料
记录内容
《竹书纪年》《战国晚期)
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桐宫,杀伊尹。
《史记·殷本纪》(西汉)
帝太甲既立三年,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桐宫。伊尹摄行政当国。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A、伊尹对商初政局影响很大 B、太甲应是武力夺回王位 C、伊尹是不得已摄政的贤臣 D、太甲因失德丧失过王位2.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技击观一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3. 下图是经不完全统计整理的两汉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的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 )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 C、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D、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4. 5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钦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北魏这些措施意在( )A、整合民间力量以扩大统治基础 B、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C、强化政治认同以维护鲜卑统治 D、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5.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6.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7. 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8. 金朝的三次政治制度改革改革
统治者
部分内容
第一次
金太祖和金太宗
将部落联盟机关改造为勃极烈制度,国家重大事情都要召开勃极烈会议来解决。
第二次
金熙宗
废除了勃极烈制度,在中央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三省要职多由宗亲担任。
第三次
海陵王
废除中书、门下省,确立尚书一省为皇帝控制下的唯一最高辅政机构。
上述改革( )
A、满足了大一统政权的需要 B、促使金朝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说明三省制具有很强适应性9. 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10. 清朝在统一蒙古族地区后,实行了盟旗制度。盟旗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旗的基本设置是呈金字塔的层级管理体制,位于金字塔上层的是旗札萨克,旗札萨克负责旗内一般行政、军事等事务,从本旗王公贵族中选择,经理藩院上报皇帝任命,并由理藩院监管。这一-制度( )A、完全仿照八旗制度创制而成 B、体现了独特创新的治边智慧 C、激化了蒙古部族的利益冲突 D、扩大了民族地区自治的权限11. 如图为清代咸丰同治时期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关税、厘金(初为筹措军饷而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成为定制)构成变化情况。图中“▄”“▲”“◆”分别代表的是( )A、关税、厘金、田赋 B、田赋、关税、厘金 C、田赋、厘金、关税 D、关税、田赋、厘金1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 )①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②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新建厂矿企业的速度和规模空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 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 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 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14. 《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所写,分别成书于416年和646年。下表是四大种姓在《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对比。据此可知(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社会经济变动影响种姓的划分 B、《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 D、种姓的变动推动了印度封建化15.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 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 D、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16.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4年前的主题
1964年后的主题
①英联邦与热带非洲
②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
③英帝国与英联邦
①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
②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A、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 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 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疆域辽阔,发达的道路系统为文书驿传提供了基本保障。秦汉时期,文书驿传制度在中央基本形成丞相府(东汉为尚书台)和典属国(汉成帝以后为大鸿胪)两级管理体制,而后者负责实际管理。在地方,郡县长吏负责邮驿机构吏员配置、过往使者接待、车马粮秣等物资供应、道路桥梁及各种邮驿设施的维修保护等;边塞地区则由都尉府、候官、部、燧分级管理。秦汉文书驿传按是否使用交通工具分为以邮行,以次行、轻足行,依《秦律》规定,“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按交通工具的类型则可分为以车行、以马行,传车和传马又有质量与所用马匹数量的区别。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管理邮传的主要有大区长官、运输官和承包商,权利逐次下降。二世纪后,改由运输官直接管理国家邮驿系统。承包商负责地方驿站的管理事务,下设从属官员和奴隶负责具体事宜,如驿马管理、维修马车等。大驿站设施齐全且兼有旅店性质,小驿站只提供更换马匹等中转服务。驿站并非全由国家建立,一些繁华地区的旅店也会被纳入邮驿系统。罗马帝国早期文书驿传多为步行,沿军用大道每隔一定距离配备一名信使,但这种“接力传递”无法保证每位信使都能准确解释文书信息。随着驿马增多,“驿站马车”传递文书的方式逐渐普及,通过马车,一名信使即可完成任务。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建设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书驿传制度对秦汉国家治理的意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统治者)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制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摘编自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选择确立儒家地位的。(2)、结合所学知识,以隋唐到明清的儒学地位为例,阐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成祖迁都做出合理解释。(2)、提取图 2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后金)迁都的特点。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工潮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的农民可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之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收,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
1985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
1985年之后,农民工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9年春节后,百万民工下广州,当地火车站人流汹涌而至,交通运输不堪重负。“民工潮”首次爆发。当时的广州到处人山人海,很多火车严重超载……日发旅客8000人的湖南衡阳站,最高时多达35000人。远在西北的兰州也是人满为患……据统计,1989年至1993年农民工每年增长25%左右,1988年2600万,1989年3000万,1992年4200万。1992年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大规模流动常态化,“民工潮”的称谓逐渐退出历史。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民工潮”作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