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中生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改秦汉的察举制,从而使游学的士子可以不需回到户籍地而被举荐,不需名仕的点评和荐举,进而搏得了士大夫阶层的一致好评。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诞生于西汉灭亡后实力最强的魏国 B、选官权力集中导致直接威胁到皇权 C、门阀制度的盛行是该制度废除原因 D、主要得益于对科举制的继承和创新
  • 2. 《左传·昭公十六年》中记载,西周时期的郑国立国时曾向商人承诺“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勾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这项承诺( )
    A、体现商业伦理的软约束作用 B、有效保护商人的私有财产权 C、旨在构建自由开放交易市场 D、提高了商人阶层的政治地位
  • 3. 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 4.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

    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 5.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前几代分封因血缘关系近,尚能维护中央权威,越往后血缘关系越淡泊,越不能控制,导致中央权力下降,诸侯王即使不合格也不能罢免;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以法治及皇权来维护,不合格官员可以随时撤换。这表明( )
    A、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分封制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C、分封和郡县是完全对立的制度 D、皇权传承不再受血缘关系制约
  • 6. 1917年3—4月,全俄有1/4的工业城市建立起了工人赤卫队,到7月在50%的城市有了赤卫队,到10月全俄工业城市赤卫队员总数达20多万人。这可用来说明,当时俄国( )
    A、无产阶级人数增加 B、遭受国外势力武装干涉 C、沙皇专制统治瓦解 D、社会主义革命日渐成熟
  • 7. 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都城迁移的方向( )                                                                                                                                                  

    政权

    旧城

    新都

    北魏

    平城

    洛阳

    会宁府

    中都

    盛京

    北京

    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 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 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 8. 《孟子字义疏证》是清代哲学家戴震的经典传世之作,其进步伦理思想对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梁启超、章太炎等具有启蒙的指导作用。此书以《原善》三卷为理论基础,戴震认为《原善》中所谓“善”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的法则,又是人的道德,而作为人的道德,具体来说是指仁义礼智。据此可以推断戴震( )
    A、主张学习原始正统儒家思想 B、肯定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C、推崇儒家先贤孟子的性善说 D、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9. 清帝退位诏书中曾写到:“……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份诏书( )
    A、为民国疆域继承提供文字依据 B、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 C、意在挑拨南北领导人合作关系 D、标志着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 10.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
    A、此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B、此运动消灭了存在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 C、此指示成为指导土地改革基本法律依据 D、此指示是对新中国宪法精神的生动体现
  • 11. 《全球通史》中曾提及: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的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关于能取得该成就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A、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 B、最早用钢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 C、取消盐铁专卖促进经济的繁荣 D、变法的成功极大增强军事力量
  • 12.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在神曲《炼狱》篇中说道:“来跟从我,让世界嚼舌去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他们的著作及其言论反映出( )
    A、思想文化日趋为政治服务的特征 B、理性主义取代人文主义深入民心 C、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利益的渴望 D、思想解放运动斗争方式趋于稳健
  • 13.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导演原田真人拍摄电影《日本最长一天》。在电影情节中,裕仁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写道:“此时此刻,继续战争将导致文化的破坏和全人类的不幸,此结果绝非朕所期望……不管我自己会怎样,都想尽力挽救国民的性命。”这部电影试图( )
    A、篡改战争爆发的邪恶动机 B、掩盖日本战时犯下的罪行 C、剥夺后代客观批判的机会 D、博取民众对于天皇的支持
  • 14. 二十世纪中期,某协定提出“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下列关于该协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政府代表作出一定贡献 B、实施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支配地位 D、旨在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 15.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导演原田真人拍摄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在电影情节中,裕仁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写道:“此时此刻,继续战争将导致文化的破坏和全人类的不幸,此结果绝非朕所期望……不管我自己会怎样,都想尽力挽救国民的性命。”这部电影试图( )
    A、篡改战争爆发的邪恶动机 B、掩盖日本战时犯下的罪行 C、剥夺后代客观批判的机会 D、博取民众对于天皇的支持
  • 16. 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 )
    A、废除了除领事裁判权外英美在华特权 B、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友好同盟关系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跨入现代城市社会时,英国的“鲁滨逊”们各显神通,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业社会中去,全神贯注地发展生产,追求利润,而对周围的世界——城市和环境等无暇顾及。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写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城市的迅速扩展,人口的急剧膨胀,迫使人们追求单位面积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由此出现了大批联排式、大杂院式及“背靠背”式房屋。英国城市改革家埃德温.查德韦克在描述当时的状况时说,“在我国的某些城市里竟如此缺乏市政管理,以致清洁方面之糟,几乎和……一支无纪律的军队不相上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的城市环境建设分为两个阶段:40年代以前是起步阶段,主要由自治市、改善委员会和教区委员会从事路政、照明、沟渠等专项改造,工作重点在市中心和通衢大道。不过这个阶段的城市环境改造是局部的,缺乏全面的考虑和总体规划,比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新的盥洗室常常会将污水排放到工人家庭的供水处。从40年代起,城市环境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广泛关注,中央颁布各种条例,责成地方当局担负起更多的职责,处理城市的自来水、下水道、垃圾和建筑问题,以改善城市的卫生状况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特点。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物”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指一切事物,凡天地之间,眼前所接之事,皆是物。圣人只说“格物”二字,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之微,以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凡居处饮食言语,无不是事。”他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

    ——摘编自刘畅《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王守仁把“心”上升到“与物无对”的唯一“主宰”地位,“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声称“理”“物”只是“心”所本有,有是心才有是理,“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外良知以求知者,邪妄之知矣;外致知以为学者,异端之学矣”。王守仁讲:“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他认为,“良知”是知行的本体,知行是复那本体的“功夫”。

    ——摘编自周立升《良知的实现从本体视角评王守仁的“良知”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与王守仁思想的共同点,并指出他们明“理”的不同途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明理学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 19. 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1921年苏维埃政府又采取新的措施。主要内容有:在农业方面,以国家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政府在建设社会上义道路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

    ——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

    (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对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