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 )
    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 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 2. 南越王赵眯(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在位)墓中出土了丰富的考古材料。下表各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出土器物上出现了“少内”“乐府”“长乐宫”等汉朝使用的官职、机构、建筑名称 南越国处于汉中央直接管辖之内
    B 出土的圆睢玉舞人,展示了越族女子身穿汉服跳舞的形象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C 出土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素盘、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 广州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唯一中心
    D 出士汉代针刻填色的象牙厄,是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针刻线画精品 汉代的牙雕工艺发展成熟
    A、A B、B C、C D、D
  • 3. 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外国侨民犯法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则“以法律(唐律)论”。这表明唐朝( )
    A、坚持德主刑辅的管辖原则 B、涉外司法的混乱 C、外国侨民得到了特殊照顾 D、兼顾主权与外俗
  • 4. 宋代理学家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是同一个根源,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心,人与物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生命的本能就是天机自动,也是天理的流行,“风”“月”的自然意象就是人的“德性浑然天成”的表现。上述观点意在( )
    A、论证遵从天理的必然性 B、强调人类地位的主体性 C、揭示天理运行的规律性 D、增强人类活动的有序性
  • 5. 据史料记载,清初的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田每亩,荔枝可二十本,龙眼倍之”……与其他珍奇特产,大量输往外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已经瓦解 B、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 6.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但是只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表面的变化。它的创始人自身也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工业化会带来农业社会的根本变革,而欧式课程的教育会动摇对国家价值观的信奉。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不能有效解决国家所处困境 C、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 D、将中国纳入了近代化的轨道
  • 7. 1920年,谭平山著文指出:“一定要使各人对于社会上产业上政治上一切人间的生活,都同时获得个平等的机会,才算得自由,才算得人人自由。”1921年9月,彭湃也认为:“我们既承认现社会之种种罪恶,种种缺陷,有不得不实行社会革命之决心……我们赶快将新社会现在我们的眼前。”上述主张( )
    A、反映出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说明社会普迫认同马克思主义 C、有利于壮大“救亡图存”的力量 D、直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 8. 1928年,《中关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倾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 )
    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 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 9. 如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据此可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49-1950年)的建交情况

    建交国家

    国家性质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缅甸

    社会主义

    印度、瑞典、丹麦、瑞士、兰芬

    资本主义

    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外交方针得到初步实践 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己宣告失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
  • 10. 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据此可知广州( )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政府彻底打破了指令性定价格局 C、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
  • 11. 下图为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站立的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像,四周是希胎腊字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制度在中亚的传承 B、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希腊化世界的不断拓展 D、中亚商业贸易活动领域广泛
  • 12. 16世纪,法国思想家博丹主张国家内部必须存在某种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主权”,并指出只有当主权得到普遍承认时,一个国家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这主张( )
    A、强化了绝对君主制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体现了人民主权论 D、要求突破中世纪的政治结构框架
  • 13.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 14. 从1883年到1889年,德国相继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劳工意外灾难保险法》《劳工伤残及老年保险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这( )
    A、推动了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反映出工人政党左右德国政坛 C、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得益于其对广阔殖民地的搜刮
  • 15. 方框甲和方框乙中的文字分别是对苏俄(联)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特征的描述。据此,经济政策由甲到乙调整表明( )

    A、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形成 B、农业集体化方针业己推行 C、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意图 D、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 16. 下图为漫画《国际贸易》,图中一人砌墙、意人砸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贸易壁垒与全球化相辅相成 B、全球治理的新方案亟待提出 C、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必然 D、当今时代主题发生关键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往往于要冲设镇,派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盖因诸镇“人烟繁盛”“居民不雷数千家”,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熙宁四年(1071),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

    ——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镇在宋代的变化,并指出其与西欧中世纪城市相比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 18. 【中国的“世界史”书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

    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体育口号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述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中国各个时期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来的体育口号

    时间(年) 口号
    1949-1956 1952 年,中华企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外还有”为革命假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围”、“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受保证”等口号
    1957-1966 60年代初喊出了“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的口号
    1967-1979 1971 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夕,周恩未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窗
    1980-1990 各种赛事中流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
    1991-2000 国家提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 90 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
    2001年至今 中国将2008 年奥运会的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高慧妮等《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休育口号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体育口号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观点

    陆权理论英国麦金德

    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理论美国马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边缘地带学说美国斯派克曼

    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邓鲁大学教授斯派克受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