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素养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 1.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凿河道 B、裁制船帆 C、炼铁铸锚 D、伐木造桨
  • 2. 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 3. 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 4. 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中,有同学提出“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假设与预测 B、解释与结论 C、反思与评价 D、实验与事实
  • 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在课下开展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物品替代实验仪器顺利完成实验,下面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6. 热播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以下涉及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无名英雄于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B、屠呦呦的礼物:发现了青蒿素 C、孙家栋的天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 D、袁隆平的梦: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 7. 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后的清新空气 B、淡蓝的莲花水库湖水 C、香甜的客家米酒 D、清凉的冰水共存物
  • 8. 下列有关自来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品 B、滴加肥皂水 C、振荡 D、加热水样
  • 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无题》既赞美了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涉及了物质的变化。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与之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10. 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
                                                                                                                                                                                       

     

    滴管中的试剂

    瓶中试剂

    A

    稀盐酸

    铜绿

    B

    食醋

    镁条

    C

    石灰水

    二氧化碳

    D

    食盐

    A、A B、B C、C D、D
  • 11. 利用如图装置研究“铜绿”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铜绿”,加入稀盐酸振荡,有气泡产生 B、装置①试管口和装置②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装置①中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绿色 D、由实验现象可推知,“铜绿”由铜、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

二、填空题(共46分)

  • 12. 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 ②铁锅生锈 ③轮胎爆炸 ④镁条燃烧 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⑥蜡烛燃烧 ⑦电灯发光 ⑧冬瓜腐烂。请回答: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请你指出这样归类的理由: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 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由此说明化学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 13.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有以下错误操作。请你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的塞子正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试剂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向下:
    (3)、滴加少量液体时,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4)、向竖直的玻璃仪器中加入金属颗粒:
    (5)、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6)、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
    (7)、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地方:
    (8)、用冷水洗涤刚加热过的试管:
  • 14. 根据化学知识回答:
    (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但也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你(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写出一个实例证明:
    (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①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酒精的用途是

    ②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③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填字母)。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 15. 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
    (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写名称)。 
    (2)、需要垫陶土网或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写名称)。 
    (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4)、用①量取10 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mL。
    (5)、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③(写名称)搅拌的目的是
  • 16. 常见的消毒剂——84消毒液

    此消毒液诞生于1984年,因此而得名84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84消毒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但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当完全分解后会丧失消毒作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一般为原液,有效氯含量在5%左右,相当于50 000 mg/L,需加水稀释成在不同场合使用的适宜浓度,配制时用凉水现用现配,勿用50 ℃以上的热水稀释,且要在25 ℃下避光保存。

    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含有盐酸)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吸入时会对人的喉咙和眼睛造成强烈刺激,严重时会使人窒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消毒液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由材料可知,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有
    (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
    (4)、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5)、使用84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时,若不慎将84消毒液喷洒在手上,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1分)

  • 17.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提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图二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2)、生石灰的作用是。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性。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填序号)。 
    A、物质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 18. 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实验。

    Ⅰ.甲小组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前未夹紧弹簧夹

    B.红磷过量

    C.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

    (3)、Ⅱ.乙小组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铜+氧气氧化铜)。

    A是底面积为50 cm2、高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已略去)。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 , 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4)、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理论上约为cm(填整数)。
    (5)、与图1比较,按图2进行实验的优点是(写一点)。
    (6)、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