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5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 1. 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A、石器 B、骨耜 C、铜铲 D、铁铧
  • 2. 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
  • 3.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4.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 5. 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圆明园遗址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A、英法联军侵华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北洋军阀割据
  • 6. 如图是某连环画中的一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斗争岁月。画面描绘的革命故事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三大战役期间
  • 7.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计划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阶段。此阶段的建设和改造是为了( )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 8. 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工作和奉献着,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参与研制了( )
    A、原子弹 B、人造卫星 C、杂交水稻 D、载人航天
  • 9. 公元前45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兼有大元帅、大祭司长等头衔,以及“祖国之父”的称号。凯撒的历史事迹有( )
    A、创立共和国 B、首创“元首制” C、颁布成文法 D、编制“儒略历”
  • 10.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有关的是( )
    A、维护奴隶主的特权 B、选拔有才能的官吏 C、教皇与国王的支持 D、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 11. 土耳其人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研究希腊文化的学者携带古籍逃至意大利并在那里讲学。下列人物受此影响最大的是( )
    A、但丁 B、达•芬奇 C、贝多芬 D、达尔文
  • 12. 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图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 13.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与其夫人乘坐敞篷汽车,驶过波斯尼亚首府的一处狭窄街道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开枪打死。这一事件直接导致(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14. 英国工党政府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后,所有家庭都享受津贴,贫困群体的生活因而大为改善,因肺炎、白喉和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也大大下降。工党的政策( )
    A、恢复了英国霸主地位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根除了资本主义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共29分)

  •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归朝廷”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
  •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轮船、电话、电报等现代交流方式的引入,常州与外界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上海几个著名的西学传播媒体都有常州人投稿讨论,一些西学传播机构如江南制造局等也有常州人的身影。1897年,常州人恽积勋等人在上海发行《译书公会报》,该报在常州有多处售点。这些常州人见证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又影响了常州本地文化建设。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情况表       

    新文学刊物

    新文学团体

    本土刊物

    读者人群

    社团名称

    创办组织

    《中山日报》副刊《短炬》

    大部分为常州青年学生和中小学教员,小部分为商店店员和工友。

    滴墨社

    县立初中

    《中山日报》副刊《绿波》

    心声社

    女师范

    《武进夜报》副刊《夜曲》

    新澜社

    常州商店店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金华主编《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常州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快的原因及这一现象对常州本土文化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常州本土新文学主要阵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常州新文学盛行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新时代常州的文化创新提供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由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西方以资本驱动的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主要通过对内剥夺广大中小生产者生产资料,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实现。

    ——摘编自唐任伍《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

    材料二 明治政府积极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发展日本的现代化。但是,日本对中国、朝鲜的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加速其现代化步伐,牺牲了邻国的民族独立并推迟了东亚的现代化。

    ——摘编自王小兰《论日本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体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能够开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前提及造成的国内两极分化的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现代化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对其作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