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的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在新时代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十九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使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这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的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娴熟完美、游刃有余的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等,其技艺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

    (摘自《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因此教育之重,首要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 “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予,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他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

    (摘自《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对所有手工艺人的统称;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手艺精湛的普通工匠。 B、在现代工业社会,手工工匠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匠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因此发生改变。 C、工匠必须具备内在的德性,有时甚至应该成为优美德性的典范,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认识是相同的。 D、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必须具有广博的胸怀,才能靠一技之长实现自我的物质追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笔下的庖丁与当代大国工匠不但技艺娴熟,而且都注重通过反复实践去把握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 B、德性论认为,人的行为由他的内在德性决定,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像工匠那样去生活和工作。 C、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仅凭技能来为自己谋事谋食,更应努力成人成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D、孔子秉持“以德为先”的人才评判标准,因此他批评子贡、宰予、子夏,甚至否认冉有是自己的弟子。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中国传统的“匠人培养”观点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 0.16 毫米之内,并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 B、大国工匠胡双钱秉承“学技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凭良心”的原则,兢兢业业工作,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C、故宫博物院青铜修复师吕团结先是日复一日地跟着师父干,然后带着徒弟干,凭借传承有序的古老技艺,默默守护着“青铜记忆”。 D、为了活化滩头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锐意创新,开发了以年画为基础的文创产品。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行文脉络。
    (5)、某微信公众号组织了一场论坛,认为屠呦呦身上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请结合文本和屠呦呦的相关事迹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

    曹雪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栽、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再看,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绮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问:“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回,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初次进贾府,感受到了奉皇帝之命“敕造”的贾府的奢华,就连路上见到的几个三等仆妇,她们的“吃穿用度”也不同凡响。 B、贾母十分疼爱其外孙女林黛玉,见到她就“一把搂人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见此情景,在旁边侍候的人也都忍不住落泪。 C、最后到来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大喊大叫又哭又笑,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性情,这令林黛玉感到十分诧异,以致贾母要亲自为她作介绍。 D、因王夫人的贬斥,黛玉对宝玉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但见到宝玉,黛玉认为他英俊多情、任性率真,感到非常眼熟,并产生了亲切感。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步步留心”“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是她将要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 B、贾母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似贬实褒,表明贾母对王熙凤的信任和喜爱。 C、贾宝玉出场前,王夫人嘱咐黛玉“不要睬他”,渲染了贾宝玉“性乖张”的特点。 D、小说引用两首《西江月》词来评价贾宝玉,是因为对宝玉的性格行为持否定态度。
    (3)、小说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突出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贾宝玉“摔玉”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C、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5)、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 , 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贳贷:贷款。本处的意思是:写了买地的文书签字画押后,先不给钱,赊着,以后再给现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 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 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 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暗中指出宋神宗如当年的汉高祖,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使用萧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诗《登岳阳楼》中,“”是描写洞庭诗词中最为宏阔的一句,千古称颂。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极写秦王贪得无厌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下面各项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兽(chuàng)  执(niù)  恩(yīn)   千之国(shèng) B、(lián)   迂(nà)  便嬖(pián)   少不事(gèng) C、或(jiān)   央(měi)  宽(yòu)   畏不前(sī) D、觫(hú)    视(chān)  烙(páo)   哭天地(qiāng)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____。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____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①____,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将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____。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②____,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____统观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枝独秀  错落有致  吻合  如果 B、一枝独秀  参差不齐  契合  不但 C、独树一帜  错落有致  吻合  不但 D、独树一帜  参差不齐  契合  如果
    (2)、下列所选回目,对仗欠工整的一项是(    )
    A、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 B、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三国演义》) C、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红楼梦》) D、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水浒传》)
    (3)、请在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便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苍茫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地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呈现着一片死寂……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C、春天的小女儿,爱上了我们这小小的山村,冬天的时候,她就住在这眼泉水里…… D、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四、写作(60分)

  • 9.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请以“钉钉子的精神”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