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____。____,或许到了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____。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

    ①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

    ②另一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短浅

    ③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

    ④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

    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

    ⑥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领袖人物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对他们就像对待神灵那样____,也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些错误而彻底否定他们,不承认他们的伟大。

    ②尽管这些书编得绝非无可商榷,甚至有不少方面颇须斟酌,但是它已然被____,身价百倍,地位高于教师,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它。

    ③青年应当懂得上下尊卑,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____何罪之有?难道出言不逊、倨傲无礼、没上没下反倒是美德?

    A、毕恭毕敬 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 B、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 毕恭毕敬 C、顶礼膜拜 毕恭毕敬 奉若神明 D、毕恭毕敬 奉若神明 顶礼膜拜
  • 3. 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3月25日下午,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②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如何开展课外活动的问题展开讨论。③大家通过查阅课外活动相关资料和记录,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④大家对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⑤指出要提高课外活动质量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好课外活动。⑥为了防止课外活动违规收费这类事件发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的“到会的”可以不删除。 B、④句中的“不尽人意”应换为“不尽如人意”。 C、⑤句中的“提高……意识”不搭配。 D、⑤句中画线的语句改为“不重视这一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但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

    (摘编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材料二:

    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

    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内容上,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余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

    技术上,唐诗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盖唐人尚天人相半,在有意无意之间,宋人则纯出于有意,欲以人巧夺天工矣。在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声调诸端皆如此。

    (摘编自缪钺《论宋诗》)

    材料三: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钟书认为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没有推陈出新,而在缪钺和朱光潜看来,唐诗和宋诗既有异同,又各有所长。 B、钱钟书和缪钺沉潜于唐宋诗而有独到发现,朱光潜认为要想欣赏一派诗的佳妙,应该把该诗派和别的诗派作比较。 C、钱钟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和材料二缪钺的观点大体一致。 D、钱钟书和缪钺都认为唐诗在诗坛上留下了空前之伟绩;朱光潜认为,读者的阅读趣味也要逐渐地伸张而致广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二都有对比论证,在对比中揭示了宋诗的特色及其创新。 B、材料一、三都有比喻论证,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开疆辟土的比喻。 C、材料二、三都有举例论证,举例典范,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 D、材料一、二侧重写了唐宋诗的发展,材料三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3)、根据缪钺的观点,下列关于唐宋诗的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 B、唐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宋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 C、譬诸游山水,唐诗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D、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
    (4)、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概括宋诗的成就。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三、文言文阅读(共25分)

  • 6. 文言文阅读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人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何陋之有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7. 文言文阅读

    劝 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B、而闻者 彰:清楚 C、金石可 镂:雕刻 D、江河 绝:断绝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2分)

  •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忆秦娥 娄山关[注]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当时因张国煮的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娄山关在遵义市北的大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进行勾勒,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D、“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的像钢铁一般坚固——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3)、“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古诗文默写(共12分)

  • 9. 情境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
    (3)、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4)、 《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5)、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 ,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6)、古典诗词中常用“水”这一意象比喻时光的流逝,或指代知音,或表达不尽的愁情,或以景衬情,如“。”

六、作文(共40分)

  • 10.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真情实感,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