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21《创造宣言》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给加点字注音。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zàng,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玄zàng

    (2)、用横线画出语段中的错误观点。
    (3)、用“[ ]”标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其运用的是的表达方式。
    (4)、用波浪线画出语段的事实论据。其运用的是的表达方式。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山水画挂在这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真是画龙点睛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南京老城区扩建,很多市民安土重迁 , 喜滋滋地忙着乔迁新居。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 , 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 5. 文学常识填空。

    创造宣言 》作者是 , 安徽歙县人,家,主要教育思想是“”,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等。

二、阅读

  • 6. (甲)阅读课文《 创造宣言 》,回答问题。
    (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文中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你认为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 7.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提问”与“回答”

    ①故事说,两个孩子给孔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大如磨盘,离得近,却不热;中午的太阳小如盘子,离得远,却那么热。这是为什么?孔圣人瞠目结舌,无以答对。

    ②这样,就有了一个可爱的提问与尴尬的回答的场面,极其生动有趣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就更不用说凡夫俗子了。 

    ③“提问”是求知的重要方式,孩子们总是以提问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就有了一套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成了青少年益智的读物。

    ④“回答”,却并不简单,即使饱学之士也不敢说能答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于是也有伟人说:一个傻子提了问题,一百个聪明人都回答不了。

    ⑤但不管能不能回答得了,人群中总有爱提问的与爱回答的两种人存在。

    ⑥提问的前提是置自己于“无知”的位置上。孩子敢于提问,是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甚至那乐趣正在无知之中。

    ⑦一当了“知识”分子,骂人最恶毒的话恐怕无过于“无知”二字;最怕被人骂的话,也无过于这二字。如有人被骂了“无知”,就会觉得是最大的侮辱,如同掘了祖坟,由此,也许会引起没完没了的官司,没准最后会断了交往。

    ⑧人是从孩子长大的,这就决定了人是从无知处起步的。人又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

    ⑨孔子是圣人,种庄稼种菜,就不如老农,在这一方面自然是无知。

    ⑩鲁迅回想自己和不识字的农村孩子闰土在一起,听他讲了很多新鲜的故事和生活,显示了城镇孩子对农村生活的无知。

    ⑪许多大学问家,都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名世,恰恰是到了晚年,仍哀叹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不知道,表现出对知识追求的不倦精神。

    ⑫这期间,当然有他们的谦逊,表现出良好的学风与品德,但也确实是他们悟出了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关系。生有涯,学无涯;人如沧海之一粟,一粟何以能尽知沧海。这么说,“无知”是人生之必然,且永远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处于“无知”状态。

    ⑬如此看来,人得保持一种“无知感”,这样才会去探索新的领域,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无知感”的宝贵,几乎像“饥饿感”对于厌食者。

    ⑭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罗伯特·林德就写过一篇《无知的乐趣》的散文。为了弄清布谷鸟的生活习性,他像孩子一样观察布谷鸟,他从中体验到“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任他去征服”。罗伯特·林德由此还引申出做学问的道理:“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他断然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在开始僵化”。

    ⑮圣人,害怕好为人师,故不耻下问,且“每事问”。既非圣贤,只为了不“僵化”,我们也该有一种孩子的心态,常常保持自己的“无知感”,不要总想“回答”世界,当了蹩脚的“回答者”。

    (1)、给加点字注音。                                                      

     

     目结舌

     

    (2)、文章开头,记述两小儿向孔子提问之事,其目的是____ 
    A、说明孔圣人无以答对,也是个无知的人。 B、引出本文的论题——“提问”与“回答”。 C、表明尴尬的回答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 D、列举事实,证明了提问是孩子们求知的重要方式。
    (3)、第⑨⑩段列举孔子和鲁迅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4)、作者在分析“提问”与“回答”二者的关系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三、综合性学习

  • 8.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班级将开展以“创新,提升你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班级的小记者就“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的问题对你进行采访,你应该怎样回答?
    (2)、我们生活在科技创新时代,享受着前人和现代人的创新成果。请你说出几种现代人的创新成果。
    (3)、下图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标志,请说明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