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阶段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3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有学者论及某次改革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指的是(  )
    A、促使日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B、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日本从此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D、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 2.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土地分封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 3.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参与皇室斗争 B、保卫天皇 C、保护自己的庄园 D、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 4.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玫章,史称“大化改新”。这场改革的意义在于(  )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担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 D、民主政治制度达到高峰
  • 5. 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仿效的是(   )
    A、秦朝的刑罚制度 B、汉朝的察举制度 C、唐朝的典章制度 D、明朝的监察制度
  • 6. 古代日本幕府政治中,武士集团的最高首领被称为(  )
    A、御家人 B、征夷大将军 C、“国司” D、领主
  • 7. 《全球通史》中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②促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8. 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法令,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加强中日交往 B、减轻农民负担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宗教传播
  • 9.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0. 某历史小论文提到了“释迦牟尼”、“救世主”、“安拉”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改历史小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 11. 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以下属于阿拉伯人所创造文明成果的有(  )

    ①伊斯兰教 ②《医学集成》 ③《天方夜谭》 ④《荷马史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2. 以下文化成就,不属于阿拉伯人独创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完整的代数学 C、《医学集成》 D、《一千零一夜》
  • 13. 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帝国是由穆罕默德建立的 B、8 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C、阿拉伯帝国的最高首领是哈里发 D、1258 年, 阿拉伯帝国被蒙古人所灭
  • 14. 在西部一个穆斯林信徒家中,发现书柜上有一本《古兰经》,由此推断这家人可能信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二、综合题

  • 15.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7世纪日本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问题下列问题。
    (1)、日本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2)、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
    (3)、日本的这次改革对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 16.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统治具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下图是“罗马共和国权力机关”示意图

    材料三 ①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②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1)、图1和图2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制度?请解释两种制度的共同特点。
    (2)、图2制度形成了怎样的观念?你如何理解西欧流传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话。
    (3)、从示意图能看出罗马共和国的各权力机关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4)、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个事件?①②两项措施各产生什么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 6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氏族部落内部矛盾丛生,多神崇拜,商路被波斯人阻断,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1)、面对材料一的这种时局,在日本涌现出了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日本历史上的这位人物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2)、面对材料二的这种时局,在阿拉伯半岛涌现出了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阿拉伯半岛的这位人物解决矛盾的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 18. 有三个信奉宗教的人分别说了三段话:

    甲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恶事最易做,善事最难行。阿弥陀佛。

    乙说: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我今生今世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圣地朝觐。

    丙说:主啊!我是你忠实的奴仆。你“叫有权柄的人 失位,叫卑贱的人高升”。

    回答:

    (1)、甲、乙、丙各信奉什么宗教?各宗教的创始人?
    (2)、各宗教的起源地分别在哪里?
    (3)、乙、丙信奉的宗教经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