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爆火,人工智能(AI)开始更多地走入人们的视野。尽管有专家表示,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在场景理解上还不一定能赢过两岁小孩,但机器不知疲倦和迅速的学习正在缩小与人类的差距。例如,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狗”在短短几年内自我对弈了数千万盘棋局,这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所有优秀棋手对弈的总和。而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ChatGPT更是在不断“教导”和“训练”下变得越来越具有近似于人的思考和表达。人工智能使得机器正在变得更快更强,同时也在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
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等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进步,因为都是在替代人的劳动,但人工智能又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进步不同,因为其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替代人的劳动。人工智能对脑力劳动岗位的影响大于对体力劳动岗位的影响,这引发了一些人巨大的担忧。我们看到,ChatGPT能够顺利完成复杂和专业性极强的文字工作,例如文秘写作、文学创作、论文加工等,而从事这些文字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未来将受到冲击。当然,人总会在新的产业和岗位上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在以前的技术进步中不断发生,与其担忧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加快劳动者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更新,以适应更多新的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人工+智能”是当前更合理高效的人与机器的合作关系。在很多制造工厂,很早就已经形成了“人辅助机器”的人机关系。例如,在现代化的汽车制造车间,能看到成排的机器人在自动运行焊接、喷涂等技能复杂的工序。当然,“人辅助机器”并不意味着机器对工作的主导,正好相反,技术进步一直在让人更好地远离劳动,那些还需要人类劳动者的工作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这些工作要么目前还不适合机器完成,要么是人类觉得还比较有趣愿意做。包括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工具都是由人创造,听从人的指令,一篇自动生成的漂亮文章、一幅具有魔幻色彩的图画,也是在人类输入指令后才完成的。
(摘编自《大众日报》)
材料二
业内人士认为,ChatGPT属于AIGC技术的一个最新典型应用,AIGC的全称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目前AIGC技术可生成的内容形式已经拓展到文字、图像、视频、语音、代码、机器人动作等多种形式。因此,传媒、营销内容生成方面的工作或最先感受AIGC带来的“颠覆”。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王昕告诉《环球时报》记者,ChatGPT的出现,对传媒和营销领域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对内容生产层面造成的冲击。内容生产环节以前是专业知识壁垒最高的一个环节。现在,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自动生成式的、“傻瓜式”的操作环节,不管是从业的门槛,还是技术的门槛都被大大降低。未来,内容资源将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状态。
“AI冲击的是文案工作者,不是文字艺术家,从业人员未来需要进行‘能力升维’,找到自身新的价值定位,方能不被机器淘汰。”王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于ChatGPT这样一些应用型的AI产品而言,已经能够很好地生成常规性的、普通的内容资源和对内容产品进行文字的重新组合和拼贴,其生成速度和对海量数据库的实时调用能力是人类作者无法比拟的。不过,在另一方面,其也存在对于人类的情感、情绪以及深层次的心理因素缺乏洞察、目前缺乏深度学习的问题,所以未来在这一领域,专业人士的机会主要在于如何明确自身价值。对于业内人士而言,最核心的是要看到在AI的流行之下,一定有一些常规性的岗位以及常规性的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未来我们要在调整自身定位,以及进行自身价值深度挖掘上努力下功夫。
(摘编自马梦阳《“神机”出世引发职场焦虑,人工智能未来将影响哪些职业?》)
材料三
“人类不能被机器取代,不是不会或者不可以,而是不能。”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视听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主论坛上,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的发言引起了不少参会代表的共鸣。让叶蓁蓁说出这番话的缘由是最近大热的通用型人工智能的诞生,在叶蓁蓁看来,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或许已经到来。
他表示,目前通用型人工智能,其技术路线是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大资本、大平台、大团队的研究范式,费钱、费人、费电,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所有团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AI替代人类工作,很多从业者也开始担忧自己会不会被机器取代,究竟智能媒体时代人工会被机器取代吗?叶蓁蓁的答案很坚定:人类不能被取代聊天,写文章、编代码、合成图片,合成音频、视频……当我们惊叹于各种神奇智能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大脑既是高科技的大脑,也是价值观的大脑。叶蓁蓁谈到,AI平台是有立场的,AI生成的内容是有导向的,所谓技术中性是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喂养人工智能的语料数据,还是模型本身的算法,都必须高度关注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能放任AI脱离人类的视野,积极探索AI应用与治理之道,这也是全国各级党媒党网应尽的责任,他期待网络视听行业能共同探寻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叶蓁蓁: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使得机器正在变得更快更强。“阿尔法狗”的进步和ChatGPT的强大功能,说明机器正在缩小与人类的差距。 B、ChatGPT能够顺利完成复杂和专业性极强的文字工作,由此可见,未来从事这些文字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将不再成为此类工作的主导。 C、王昕认为ChatGPT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传媒、营销领域的从业门槛。现在,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内容资源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态。 D、新一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AI取代人类完成聊天、写文章、编代码、合成图片,合成音频、视频等工作。(2)、材料三作者认为“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下列不能作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AI续写《孔乙己》,孔乙己学会了七种偷书的方法,最后被黑吃黑;AI续写《桃花源记》,渔人误入神秘"传销组织",惨被陷害。 B、贾政批评贾宝玉不关心社会,让他多读书。如果你是贾宝玉,会读什么书?咨询ChatGPT它推荐贾宝玉阅读《乡土中国》。 C、在《超脑少年团》电视节目中,选手们利用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作诗歌,这些作品虽然对仗工整但被专家评价“稍逊风骚”。 D、春节档热映电影《流浪地球2》中,视效团队的工作人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吴京、刘德华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3)、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下列哪组职业未来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AI取代( )①翻译 ②新闻编辑 ③文秘 ④艺术工作者⑤特警
⑥数据分析师⑦客服 ⑧社会学家
A、①②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⑦(4)、材料二第一段使用了“颠覆”一词,请简析其含义及作用。(5)、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为了就业时不被机器淘汰,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读山
贾平凹
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长在山里,竟为什么没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每天都会看出点内容;久而久之,好像面对着一本大书,读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其实这山来得平常,太黑乱,太粗笨了,浑浑沌沌的。无非是崛起的一堆石头,石上有土,土上长树。树一岁一枯荣,它却不显出再高,也不觉得缩小;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点,它便将日光逼走,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我却不觉得压抑,我说它是憨小子,憨得可爱。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动人处,那阳面,阴面,一沟,一梁,缓缓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一条偌大的虫,蠕蠕地从远方运动而来了,蓦然就在那里停下,骤然一个节奏的凝固。这个发现,我大惊,才明白:浑浑沌沌原来是在表现着大智,强劲的骚动正寓以屑屑的静寂里啊!
于是,我常常捉摸这种内在的力,寻找着其中贯通流动的气势。但我失望了,终未看出什么规律。一个山茆,一个山茆,见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动目?一个崖头,一个崖头,连连绵绵地起伏,却分明有种精神在团聚着?我这么想了:一切东西都有规律,山则没有;无为而为,难道无规律正是规律吗?
最是那方方圆圆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满山遍坡的,或者立着,或者倚着,仄,斜,蹲,卧,各有各的形象,纯以天行,极拙极拙了。拙到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我总是在黎明,在黄昏,在日下,雨中,以我的情绪去静观,它们就有了别样形象,愈看愈像,如此却好。
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乱!而且没有一条直着,能从山下走到山顶,能从山顶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开,或者干脆断去了。山上啃草的羊羔总是迷了方向,在石里,树里,时隐时现。我终未解,那短的弯路,看得见它的两头,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尽头呢?如果将那弯线儿拉直,或许长了,那一定却是感觉短了呢,因为城里的大街,就给人这种效果。这效果太过直白无趣。我懂了:这就是含蓄、丰富吧!
如果是早晨,起来看天的四脚高悬,便等着看太阳出来,山顶就腐蚀了一层红色,折身过山梁,光就有了棱角,谷沟里的石石木木,全然淡化去了,隐透出轮廓,倏忽又不复存在,如梦一般,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样看不清任何东西,使我久久陷入迷惘,至今大惑不解。
看得清的,要算是下雨天了。自然那雨来得不要太猛,雨扯细线,就如从丝帘里看过去,山就显得妩妩媚媚。渐渐黑黝起来,黑是泼墨地黑,白却白得光亮,那石的阳处,云的空处,天的阔处,树头的虚灵处……一时觉得山是个莹透物了,似乎可以看穿山的那边,有蓄着水的花冠在摇曳,有一只兔子水淋淋地喘着气……很快雨要停了,天朗朗一开,山就像一个点着的灯笼,凸凸凹凹,深深浅浅,就看得清楚:远处是铁青的,中间是黑灰的,近处是碧绿的,看得见的那石头上,一身的苔衣,茸茸的发软发腻,小草在铮泠泠挺着,每一片叶子,像长着一颗眼珠,亮亮地闪光。这时候,漫天的鸟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
到底我不能囫囵囵道出个山来,只觉得它是个迷,几分说得出,几分意会了则不可说,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无穷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给人类的一个窥视吗?我趴在窗口,虽然看不出个彻底,但却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觉从家里出来,走到山中去了。我走月也在走,我停月也在停。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想,夜露就潮起来了,山风森森,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
(选自贾平凹《自在独行》,有删改)
材料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我”身心疲倦,在老家看山时有所思悟,这与材料二选文《荷塘月色》中作者漫步荷塘寻得宁静有异曲同工之妙。 B、材料一中的山带有拙朴、平常、黑乱、粗笨、憨小、浑浑沌沌、面目难识、内蕴明了等特点,虽有情味,却看不出个彻底。 C、材料一中作者从多个角度读山,感悟丰富深刻,但也只能说出几分,还有几分说不出。大自然有无穷奥秘,需要不断去读。 D、“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平常的山,还是平时月下的荷塘,皆是因为作者投射了主观情感,才有了景物背后不一样的思考。(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题目“读山”不仅是读山中之景,更是读山代表的哲理。作者以“读山”为切入点,进而推及人生,耐人寻味。 B、材料一中“活泼泼”“黑兀兀”这些词语具有较强的乡土特色,这体现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一般会受到地域的影响。 C、材料一中“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运用通感手法写出了云的安详,营造了空灵静谧的意境。 D、两则材料的叙述视角,都是以“我”为中心,都有“我”的感受,“我”的观察,这使得散文的条理脉胳清晰自然。(3)、材料一中,作者在读山的过程中有哪些思考?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材料一画横线部分的句子与材料二在语言特点上有相同之处。请赏析材料一画横线部分句子的语言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 , 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过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则燕君畏而失礼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燕君。”诸侯闻之,皆朝于齐。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今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节选自《说苑·贵德》)
材料二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饥者[A]则食[B]之[C]寒者[D]则衣[E]之[F]将之养之[G]育之[H]长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不道”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含义不同。 B、“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C、鳏寡,在中国古代,男子无妻叫鳏,女子无夫叫寡,常有鳏夫、寡妇之称。 D、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事父母称为“孝”,敬爱兄长称为“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经过燕国,燕国国君畏而失礼,齐桓公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于是决定把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 B、晏子劝谏齐景公按照等级,供养老弱鳏寡之人;孟子劝谏齐宣王要做明君,以民为本;二人都有君子之德。 C、孔子拜了两拜,接受打渔人的献鱼并准备祭拜,这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 D、孟子认为,普通百姓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就很难有不变的善心,而有礼义道德的读书人却能做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贵德”就是以德为贵,主要包括德政和德行两个方面。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劝谏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德政举措。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之俗,作者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词题由此而来。 B、上片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已春暮而未老。 C、下片写情,“休对”二句说明作者不再思念故乡,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诗酒趁年华”一句,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忘却世俗,珍惜年华,借诗酒以自娱。(2)、“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写景上都体现了豪放风格,请简要赏析。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勾勒出一个倚窗眺望、心忧家国的老人形象,感人至深。(2)、“名不正则言不顺”,《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儒者所争论的“ , ”。(3)、苏洵在《六国论》开篇连用两个否定句后,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 , ”。(4)、古诗文中常用反问,来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引人深思,例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桂海潮与其他航天员相比显得 A 。
① ?答案是肯定的。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就曾经戴着老花镜执行任务。桂海潮是这次航天任务载荷专家,他承担在太空中的科研任务, ② 。
那在太空中“眼镜族”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是眼镜别丢!在地球上,眼镜受到重力的作用,平时是通过眼镜腿和鼻托“挂”在人们的脸上。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里,眼镜就只能“夹”住头靠摩擦力来固定了,如果睡前不固定好眼镜,一觉醒来很有可能飘走……不过太空中佩戴眼镜也有好处,比如微重力环境中不用担心眼镜压迫鼻梁了。
③ !火箭发射和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的时候,都会发生剧烈震动,这种情况下,眼镜可能会磕碰,碎镜片可能会伤到设备和航天员,因此发射和再入大气层阶段,航天员不应佩戴框架眼镜。
三是眼镜别掉!当航天员全副武装出舱行走时,如果眼镜不慎掉落,因为隔着头盔手可就够不着了,眼镜会在头盔里乱飘,既有安全隐患还遮挡视线。出于类似的原因,舱外活动用的宇航服头盔里,往往会设计一块小海绵,用途就是脸上哪儿痒了可以蹭蹭,不用靠手挠了(也挠不到)。
(1)、请在文中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ABC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与下列《百合花》一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 )A、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 B、“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 C、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 D、“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4)、请在文中长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材料第五段的括号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四、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感性的:它是橘子洲头的书生意气,是红烛洒泪的赤诚真情,是天下归心的理想抱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迈自信……
青春也是理性的:它是脚踏实地的劳动创造,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是直面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心系家国的积极作为……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感性和理性”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青春”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