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诗词五首》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 1.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浑欲不胜(zān) B、塞上脂凝夜紫(yàn) C、沉沙铁未销(jǐ) D、学诗有惊人句(màn)
  • 2.  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人境(简陋的房屋) 问君何能(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 欲不胜簪(简直) C、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 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磨洗认前朝(将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杜牧——唐朝——咏史怀古 B、《饮酒》——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 C、《渔家傲》——李清照——宋代——托物言志 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朝——边塞诗
  •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

    ②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

    ③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

    ④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声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春也会觉得欢喜。

    ⑤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希望它常在人间。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①②⑤④③
  • 6.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渡荆门送别》(李白) B、《雁门太守行》(李贺)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D、《赠从弟·其二》(刘桢)
  • 7. 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与诗歌相伴,从《诗经》到最鼎盛的唐诗宋词,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国度。中国诗词如火,让山石楼台有了生命的温热;中国诗词如光,让清风明月有了情感的寄托。吟咏中国诗词,相逢一段段历史,感受一份份深情,品味百味人生。

  • 8. 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6)、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能力培优 

  • 9.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人境”指人世间,“车马”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可以看出作者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C、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从这种恬美闲适的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人生的趣味,而这种人生乐趣是不能向别人说出的。 D、全诗描写了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态,表现了作者决心摒弃世俗、回归自然、陶醉自然的人生追求。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誉为千古名句。苏轼曾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请分析这两句妙在何处?
  • 10. 古诗词赏析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 11. 阅读古诗《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 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13.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赏析“接”“连”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中的“日暮”与作者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日暮”渲染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 14. 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其五)》中“”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
    (2)、“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3)、《饮酒(其五)》中的“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 15.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注释】①袁枚:清朝诗人。此诗是诗人61岁时怀着“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心态所作。②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④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晚上派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④一天:满天空。

    (1)、本诗中“吹灯窗更明”的原因是什么?
    (2)、“十二月十五”的“夜”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素养拓展 

  • 16.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参照示例,策划学习内容、学习任务。

    示例: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17. 片段练笔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请两句进行扩写。

    要求:⑴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⑵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