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工作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得出了“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是( )A、研究化石 B、肉眼观察 C、经验推断 D、走访了解2.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黍的种植3.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4.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5.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6. 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7. 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8.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B、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9. 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 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 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10. 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交化相同11.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班超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 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D、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到达美洲12.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 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13. 对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4. 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四人为官,并命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15. 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
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17分,18题18分,共55分)
-
16.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8 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炭化稻粒和骨笛。
材料二 刻有文字的甲骨(图三)。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图四)。
材料四 ①时(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鞋子),跌足(光着脚)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②公(曹操)闻攸来,跣足迎之,抚掌笑曰:“(你)来,吾事济矣!”
——裴松之(372—451年)作注《三国志》
③(袁)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满足),来奔,因说(劝说)公(曹操)击琼(袁绍部下,驻扎在乌巢)等。
——陈寿(233—297年)《三国志》
(1)、材料一中两件文物分别证明了什么基本事实?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比半坡遗址与贾湖遗址的异同点。(2)、材料二中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该文字有何历史地位?材料二所示文物对于研究商周时期历史来说,是第几手资料?(3)、材料三所示文物证明了怎样的基本事实?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另一重要标志是什么?(4)、分析材料四中的三段材料,按可信程度自高往低排列。综合所学知识,辨析这几段材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史实(可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描述)。17.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1)、毛泽东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18. 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斯指出了周朝哪一制度的弊端?针对这一弊端,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建立了什么制度?他接受谁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