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 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3.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4. 秦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重创。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官渡之战,袁绍因军败而亡。崤山、桂陵、官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A、地域十分广阔 B、劳动力素质高 C、地势十分平坦 D、战略位置重要5.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6. 抓住特征,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比如383年,494年,626年都是“一肩挑两头”(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的年代。你会把383年和哪一场战役联系在一起(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7. 南朝和北朝的关系是( )A、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 B、先后出现的两个王朝 C、统一的局面 D、一国两制8.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D、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9.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10. 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11.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鲜卑姓
拓跋
独孤
步六孤
勿忸于
贺兰
拔拔
丘穆陵
尉迟
汉姓
元
刘
陆
于
贺
长孙
穆
尉
A、政权分立 B、江南开发 C、南朝稳定 D、民族交融13. 某中职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A、蔡伦 B、贾思勰 C、华佗 D、祖冲之14. 宋曹,明末清初盐城县人,大书法家。下列历史名人与其钻研领域相近的是( )A、司马迁 B、王羲之 C、李时珍 D、曹雪芹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是( )A、国家统一与吏治清明 B、科技落后与经济停滞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社会繁荣与文化开放二、非选择题(16题18分,17题18分,18题19分,共55分)
-
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频繁又复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政治形势篇】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图)。
【经济状况篇】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西汉《史记》译文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图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战役是什么?(2)、图中西晋的建立者是谁?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科技文化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但在科技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列举这一时期在书法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汉《史记》
材料二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手工艺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制盐、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城市。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这两项技术的出现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18. 在学习完第四单元后,王老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列表归纳(见下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类别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政治
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
经济
方面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想
文化
南北文化差异大,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也有民族交融的特色;思想异常活跃,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打上佛教的烙印
科学
技术
科技成就突出,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齐民要术》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等都是明证
(1)、请完成下列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一例。(2)、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总体格局的变化有什么影响?(3)、这一时期,佛教为什么会盛行?列举这一时期艺术创作上打上佛教烙印的两个实例。(4)、《齐民要术》是北朝哪位农学家的著作?该部农书在我国农学史上有什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