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4分,共49分)
-
1.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2. 下表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对比。表中的史实表明当时( )
时期
职位
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其他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官僚机构的膨胀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3. 《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他除了“谋及卿士”“谋及卜筮”外,还要“谋及庶人”。武王十分钦佩。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B、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 C、商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强大 D、神权政治占据主导地位4.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有些公民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 )A、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 B、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C、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 D、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5. 如表所示内容最适合用来佐证英国(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89年
《权利法案》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A、具有限制王权的传统 B、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C、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 D、内阁制度的逐渐形成6. 1877年,因众议院反对总统新任命的布罗伊内阁,麦克马洪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于6月22日解散了众议院。这一事件反映出法国( )A、集权于参议院 B、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C、宪法得到尊重 D、内阁处于无权地位7. 1916年6月,漫画家马星驰发表了一幅漫画。画面中一名老者左手接过拂尘,脚踏彩云,成仙而去,右手将鼎丢下,鼎身刻有“中华民国”和“辛亥制”,鼎的三只足上分别刻有“行政”“立法”和“司法”字样,其中刻有“立法”和“司法”的双足已然残缺。该漫画揭示出当时( )A、人民参政议政意识提高 B、民主共和政体遭到破坏 C、中华民国并未得到民众认可 D、破除封建迷信成的当务之急8.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9. 下图为1941~1943年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后富余人员分流渠道示意图。图中的人员分流举措(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保证了大生产运动的顺利开展 C、增加了边区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D、积累了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经验10.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规定,国中“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考核合格后就能参与政事。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击了贵族特权 C、加剧了诸侯混战 D、瓦解了传统秩序11.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12. 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科举之士需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一制度( )A、提供了公平竞争环境 B、化解了南北方的矛盾 C、有利于笼络北方士子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13. 隋朝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入仕”,唐朝时,除现任官员、工商业者和宗室子弟不得应举外,一般士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宋朝,凡应试者,无论家庭贫富、郡望高低、年龄大小,甚至“工商杂类”出身之人,皆可投牒自进。这意味着( )A、商人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利 B、科举成为主要的选官途径 C、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扩大 D、官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14. 有学者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资产阶级有意识进行的社会调节与控制的一部分,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一部分。这一“成功”的重要表现是( )A、文官对本国工业化作出的贡献较大 B、文官制度保障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C、文官积极参与资产阶级的党派活动 D、文官制度首先确立了择优录取原则15. 美国疫情严重,但没有官员因此被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材料意在说明( )A、美国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 B、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C、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D、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16. 清末有奏折称:先试以国文,以观其学问之深浅,再试以地方应办之事,以观其才具之短长,由乡官握至佐治各员,以至州县以上,历事久则官能举职,历阶多则士无幸心,庶人皆勉为有用之材。”材料表明,清末选官制度( )A、大大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注重新录用官员的经验培养 C、注重考察新录官员的专业能力 D、体现国家发展需要专业人才17. 1930 年,国民政府成立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依法行使考试、铨叙之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构之干预,全面负责各类公职人员考试及各级公务员管理。该机关的成立( )A、继承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 B、标志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C、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D、保证了政府考试公平公正的实现18. 下表所示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干部制度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 )时间
概况
1980年2月
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
1980年4月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
1982年4月
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
A、实现了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 B、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D、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19. 秦攻占楚国后,设置了南郡。公元前227年,南郡郡守腾通告各县、道:“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甚害于邦,不便于民。”这反映出秦国)( )A、国家统一推动法律实践 B、郡县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法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D、以法为教的历史必要性20. 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声反对,我也要说出自己的主张。我认为如果想知道法律的起源和依据,一个印着《十二铜表法》的小册子,无论是在权威方面,还是在实用方面,一定胜过所有哲学家收集的藏书。”由此可知西塞罗认为( )A、法律文本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书籍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源头 C、许多哲学家的藏书没有实际价值 D、教育内容要兼顾权威性和实用性21. 1215年,《大宪章》规定:“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国王)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大宪章》( )A、完成了国家的民主改造 B、倡导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C、颠覆了封建王权的权威 D、剥夺了国王征税的权利22. 美国刑事诉讼中有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任何话,都可以作为不利于你的证据;你有权获得辩护律师的帮助;如果你无力聘请,将会为你指定一名律师并由州政府承担律师的费用。”这表明美国( )A、树立并维护联邦法院最高权威 B、刑事诉讼蕴含着程序正义原则 C、法院根据宪法独立掌握司法权 D、打击刑事犯罪的效能得到提升23.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的法律制度思想。在近代西方法律的内容上,着重体现“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这些法律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 B、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C、古代罗马的法学渊源 D、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24.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些法律内容都(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B、保护和承认多种所有制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在各方面超越“五四宪法”的水平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披露,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 C、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 D、我国法治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26. 下图所示为响应1981年2月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而创作的宣传画。这一活动的开展( )A、有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 B、推动了科学文化的普及 C、增强了人们的法治观念 D、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2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疫情防控、救灾抢险、济困帮扶等志愿服务典型事迹感动着中国人民,“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这反映了新时代我国( )A、人民群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B、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 C、社会保障投入的持续增长 D、灾害应急防控体系的完善28. 公元前59年,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为西域最高行政长官。职在统领大宛及其以东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由此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 )A、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的体现 B、利于保障中原与西域地区交往 C、根除了匈奴对汉政权的侵扰 D、使中原王朝自此放弃和亲政策29.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30.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31.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该项规定表明,二战后( )A、开始探索集体安全机制 B、世界和平得到有效保障 C、新兴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D、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32. 当前,内蒙古各地正积极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并行不悖。2021年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这些措施( )A、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 B、初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D、完善了各民族制度的法规体系33.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80年条约废止;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确立了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表明(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B、社会主义阵营走向解体 C、中国致力于推动不结盟运动 D、世界形势发生根本改变34.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1979年我邀请邓小平访问美国,他立即回复下月就可成行。邓小平那次访美非常成功,一种好感和友谊很快在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之间建立起来。”促成“那次成功访问”的最重大因素是( )
A、中美关系解冻 B、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重返联合国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曾倾尽全力来帮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待援国家及其他新兴民族国家,对外援助多是“无偿”性质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要形式,充分考虑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对“一边倒”外交方针进行反思 B、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 C、对外援助旨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D、对外援助日益务实和灵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1分)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求新是中国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简介(部分)
章节
标题
内容的陈述及说明
第一讲
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内容:制定价格、财政、税收等配套措施,实行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
说明:通过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形成了系统性国民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
第八讲
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化变革
(1)
第十讲
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
内容:1950年国家对重要战略物资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建立起了相应的计划管理体系。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使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二讲
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
(2)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参照第一、十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内容的陈述及说明。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鉴于政党分肥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法律规定: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化录用;取消公务人员承担向政治基金捐款和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
——摘编自王锦《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录用公务员时,对报考者要从德和才两方面去衡量,二者得兼,不可偏度;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文官制度和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同作用,并指出后者不同于前者之处。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开创了全国高度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为以后各朝代继承。两汉时期,经过改造的儒家礼教逐渐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魏晋时期,立法频繁,礼教被确认为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这一过程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是为中国法律制度传统的确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在总体上不再有重大的发展,唐律先是被宋朝沿用,又被明朝当作立法的蓝本。明律本身被清朝沿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再次发生巨变,而法律的变化却相当滞后。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了根本改革法律制度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实际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中华民国时期迅速制定并颁布了一批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法典,其实际施行的情况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是“书面法”而已。
——均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效果。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族国家是一种以民族为载体,以人文传统为纽带而形成的、享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它包括明确的疆界、共同的文化传统、独立行使的最高司法权,以及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几个基本要素。关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沈汉教授指出,近代英国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都铎王朝的政府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的政府革命,即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发展成熟。陈晓律教授则揭示了英国民族主义经由诺曼入侵后的孕育时期、清教运动的发展时期和帝国扩张的成型时期等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第一个工业化民族的民族主义,这对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学者指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作用不可小视,因为“语言往往成为民族政治诉求中的重要内容,在民族主义运动中起着对内唤醒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同其他民族相区隔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程冷杰、江振春《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语言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